汽车一个强大民族的影子(教学资料).doc

汽车一个强大民族的影子(教学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汽车一个强大民族的影子(教学资料) 文档信息 : 文档作为关于“幼儿或小学教育”中“小学课件”的参考范文,为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素材摘取等相关工作提供支持。正文6951字,doc格式,可编辑。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汽车一个强大民族的影子 1 一、晚清:疑惧但并未拒绝 2 二、民国初期:认同、推崇与排斥 4 三、汽车与“工业复国” 6 文2:绘出一个特定时代的影子 6 参考文摘引言: 10 原创性声明(模板) 11 文章致谢(模板) 11 正文 汽车一个强大民族的影子(教学资料) 文1:汽车一个强大民族的影子 20世纪初,被誉为当时“人类文明的最新呼声”的汽车首次被西方人引入中国。从这一刻开始,中国的汽车便沾上了引入者的异国气息,它来源于西方,发展于西方,制作于西方并被西方人引进中国。在近代中国历经风霜雪雨的近半个世纪中,在利与弊的摇摆交融之中,汽车成为了历史的必然:一方面,西方任何一个强国都试图用汽车赖占领中国市场,而另一方面,国人又将汽车化成自己的文化特征,化成一个强大民族的影子,努力地在认同之中找到一条使整个民族完成现代性复兴的道路。 本文试图通过对近代国人认识汽车这一过程的探究,理解落后国家如何正确认识外来新技术,并进一步了解近代中国人的时代认知。 一、晚清:疑惧但并未拒绝 1901年(光绪27年),汽车首次被西方人正式带入中国。当年冬,匈牙利人李恩思将两辆美国生产的奥兹莫比尔汽车带到了上海,引起巨大轰动。人们纷纷争睹汽车,有胆大者上前触摸,也有围观者因刺耳的喇叭声而吓得夺路而逃的。1次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决定向李恩时的汽车颁发临时牌照,准许上街行驶。由于汽车刚刚诞生,就连工部局的外国人也不知汽车应属何类,姑列马车项下,因此初次见到汽车的国人有那样的反应实不为怪。 我国现在保存最早的汽车——存放在颐和园的慈禧太后的座驾,被人冠以“中国第一车”的美名。这是袁世凯1902年从香港购买赠给慈禧的厚礼。慈禧欲乘之际, 大臣纷纷上奏:“伏念中国自尧舜以来,历朝帝王未闻有轻以万乘之尊,托诸彼风驰电掣之汽车者。”2慈禧不予理会,执意要坐。怎奈驾驶员须坐其前,有失太后尊严,遂命驾驶员跪下开车,后因无法驾驶而作罢。慈禧对大臣的上奏不予理会有对西洋玩意好奇的一面,但要驾驶员跪下开车则显示了统治者专横的一面,同时也反映了东方农业社会的国民在面对西方工业文明时的无知和荒唐。一方要顽固按照尊卑有序的等级社会的观念去行动,而另一方则体现了必须严格遵守科学规律和原理才能正常运作的不争事实。此时,海禁已开数十年,大臣们对西洋器物的见识理应匪浅,但其阻拦姿态仍表现出对西洋器物的怀疑和恐惧心理。 1907年法国《晨报》组织了一次北京到巴黎的国际汽车拉力赛。此次车赛引起了国人的关注和警觉,国人担心西方人举办的汽车赛别有用心,中国因此会堂奥洞辟。正基于此,1908年1月,察哈尔都统诚勋奏请设立蒙古汽车公司,其意明显含有抵制外国保卫主权的意图。3其实,欧美国家早期举办汽车赛,其主要目的是检验汽车的耐久性能和速度,其中也含有西方人征服自然、寻求冒险的文化意蕴。但当时西方列强侵略日蹙,中外关系不对等的形势下,国人有此担心实是近代以来中国人对西方的惯常反应。譬如轮船、譬如铁路,19世纪西方列强就是挟这两种交通利器迫使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征途:轮船,打开中国籍为长城的海禁,使中国无法闭关;铁路则克服陆上的险阻,使中国堂奥洞辟,故而轮船、火车一度被清人视为西方侵略中国的工具而被拒绝。这种抗拒其实是疑惧洋人的心理作祟,疑惧心理虽是偏颇顽固的成见,但这却是任何文化的在初次面对外来文化时常有的心态。 疑惧心理仍在,但国人并未拒绝汽车。这些与当年在封闭排外心态下拆除第一条淞沪铁路的愚昧举动相比确实进步不小,时代的变迁终使国人的理性多少有点增长。实际上,欧美国家在汽车开始出现时人们的态度并非从容大度。更何况当时有不少上层人士还以乘坐汽车来标榜个性、显贵扬富。据载,拥有沪上第一号汽车牌照的巨商周湘云与拥有沪上第一号司机执照的英国富商哈同为使两个“第一号”尽归已有而发生争执。4这种夸富矜荣的举动固然有其生活奢侈浮靡的消极一面,但从技术史的角度来看,“时尚与时髦常常需要特别加以重视,因为它们也表示了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某些侧面。”而正是这种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往往对技术的发展和传播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5当时大多数欧美国家内,汽车除极少量用于商业运输外,绝大部分也是作为少数富人的玩具。因此,清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追逐世界潮流,其中虽无多大实在意义,但却有开风气之先的功效。 不过,当时的人们对汽车的概念并不特别清楚。由于认识的模糊,人们的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gui199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