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南裕固族自治县X中学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排查回扣落实八含解析.docVIP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X中学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排查回扣落实八含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阶段排查 回扣落实(八) [第一关:判断正误·测基础] 1.同一种群内个体间既不存在地理隔离也不存在生殖隔离。(√) 2.种群数量的指数增长其K值较大。(×) 3.按照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规律,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4.可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 5.“大鱼吃小鱼”应属典型的“捕食”关系。(×) 6.冰川泥上的演替与火灾后草原上的演替,其起点是相同的。(×) 7.群落的结构不仅包括垂直结构、水平结构还包括时间结构。(√) 8.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演替将不再进行。(√) 9.可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10.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 11.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12.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 13.食物链不仅是能量流动和物质移动的通道,而且也是杀虫剂和各种有害物质移动和浓缩的通道。(√) 14.数量金字塔有时会呈现倒置状况,但生物量和能量金字塔决不会倒置。(×) 15.植物在生态系统中一般都属于生产者,但是菟丝子等一些寄生植物例外,它们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消费者。(√) 16.次级消费者特指各种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 17.生态系统中自养型生物未必是生产者,异养型生物未必是消费者。(×) 18.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摄入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 19.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它实际上与上一营养级的遗体、残骸一样,属于上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的部分。(√) 20.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 21.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规律能进行合理分析。(√) 22.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 23.心猿意马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24.生产者一定能固定CO2。(√) 25.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预示着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 26.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由于被标记动物经过一次捕捉,被再次重捕的概率减小,由此将会导致被调查的种群的数量较实际值偏小。(×) 27.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中,达到K/2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 28.一座高山从山脚向山顶依次分布着阔叶林、针叶林、灌木林、草甸等群落,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29.一个森林中的所有动物与植物构成了这个森林的生物群落。(×) 30.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3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由自养型生物构成,一定位于第一营养级。(√) 32.在捕食食物链中,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占据最高营养级的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动物。(√) 33.食物链纵横交错形成的复杂营养关系就是食物网。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 3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该生态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35.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也就越强。(×) 36.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利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项合理措施。(×) 37.对任何一个自然生态系统而言,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而不依赖于系统外的供应,但能量是逐级递减的,且是单向流动不循环的,必须从系统外获得。(×) 38.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39.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40.生物多样性有着三个方面的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际意义以及对生态系统的重要调节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41.在一条食物链中,由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推算,前一营养级比后一营养级含量一定多的指标是“能量”,而“数量”可能出现反例。(√) 42.对于捕食链来说,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分解者一定不占营养级,无机成分也一定不占营养级。(√) 43.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消费者不一定是动物,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 [第二关:强化重点·提素养] 1.在甲图中画出增长型的年龄组成曲线,在乙图中画出衰退型的年龄组成曲线。 答案:如图所示: 2.在甲图中画出“J”型曲线的增长率,在乙图中画出“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 答案:如图所示: 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pringch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大家要善于修改和套用,省时省力。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