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的运算 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集合的运算 教学设计 学习者分析 本小节的学习对象是高一学生,其思维特点能够归纳为以下几点:(1)假设—演绎思维,即不但在逻辑上考虑现实的情境,而且根据可能的情境实行思维;(2)抽象思维,即能使用符号实行思维,比如说利用图示等方法教育;(3)系统思维,在解决问题时能够在心理上控制若干变量,同时还能考虑其他几个变量 学习内容分析。 在前面小节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集合的运算,“运算”词在过去只用于数或者式,治理集合的运算的意义是,由两个已知的集合,按照某中指定的法则,构造出一个新的集合 (1)、交集:对于两个给定的集合A、B,由既属于A有属于B的所有元素所构成的集合 (2)、补集:先引出全集的定义,如果A是全集U的一个子集,由U中的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构成的元素的集合 (3)、并集:对于两个给定的集合A、B,把他们所有的元素合并在一起构成的集合 三、教学目标 本小节用三节课的时间 (一)、交集 (1)、教学知识点 a、准确理解交集的概念 b、会求两个集合的交集 (2)、水平训练要求 a、通过概念教学,提高逻辑思维水平 b、通过文氏图的利用,提高使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水平 (3)、德育渗透目标 渗透理解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二)并集 (1)知识与技能 a、掌握并集的定义 b、会求两个集合的并集 (2)过程与方法 a、由学生理解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共体存有于个体之间,“并”能够产生特殊的集体,有包容现象,小集体可合成大集体 (三)补集 (1)知识与技能 a、了解全集的定义,理解补集的概念 b、掌握全集与补集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他们准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能用图示法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 c、掌握补集的求法 (2)过程与方法 a、自主学习,了解全集补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b、通过对全集、补集概念的讲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水平 c、探究数学符号化表示问题的简洁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生抽象、概括事物的水平,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交集 数形结合的思想难以贯彻,调动学生数形结合的积极性难 并集 重点要让学生把握并集的概念,难点是各个集合符号的区别与联系 补集 补集的概念作为本小节的重点,再者补集的相关运算是难点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方法 发现式教学法 通过文氏图,寻求概念之间具有的联系 教学过程 交集 先引入两个集合,A={1,2,3,6},B={0,2,5,6},从中我们能够知道:AB,BA 那对于A、B中元素有什么联系呢? 2A,2B,6A,6B 即:我们把{2,6}称为交集 相应的文氏图为 B 0 5 B 0 5 A 1 3 2 6 从文氏图上看,很容易看出{2,6},即为他们的公共部分,称为交集 记作 AB={2,6} 记住符号“” 引出交集的定义 然后让同学自由练习 A={1,3,5},B={2,3,4,6},求AB,并且用文氏法表现出来。 已知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求AB 等同学做完之后对以上两例进行解析 对这节课进行信息反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以及知识基础的的理解能力做个分析 (二)、并集 1、引出一个例子:A={1,3,5},B={2,3,4,6} 则:AB=? 这不仅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而且引出了这节课的内容 那么请同学们反思一下,A与B所有的元素能不能够构成集合呢? 当然可以,那可以构成怎样一个集合呢?答案是{1,3,5,2,3,4,6}吗?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个集合中的元素,其中有2个3,大家回想一下以前学习结合概念的时候,集合的特点,其中有一点就是互异性,因此,

文档评论(0)

138****28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