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三维可视化在川藏公路典型路段中的应用(交通物流论文资料).doc

地形三维可视化在川藏公路典型路段中的应用(交通物流论文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形三维可视化在川藏公路典型路段中的应用(交通物流论文资料) 文档信息 : 文档作为关于“建筑或环境”中“测绘”的参考范文,为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素材摘取等相关工作提供支持。正文5494字,doc格式,可编辑。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地形三维可视化在川藏公路典型路段中的应用 2 1 前言 2 2 研究区地貌特征 2 3 研究区地质灾害类型特征 3 4 研究区地形图矢量数字化与dem数据获取 4 文2:典型示范教育在90后大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6 1.典型示范教育的应用群体和应用前景 6 90 后学生特点 6 2.国内外研究概况、水平和发展趋势 8 3.典型示范教育法的特点 9 参考文摘引言: 9 原创性声明(模板) 10 文章致谢(模板) 10 正文 地形三维可视化在川藏公路典型路段中的应用(交通物流论文资料) 文1:地形三维可视化在川藏公路典型路段中的应用 1 前言 川藏公路东起成都,西止拉萨,全长2155km ,它不但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我国重要的国防干线。帕隆藏布流域位于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东北侧。川藏公路自安久拉山口(海拔4668 m)进入该流域,沿江右岸通行,从拉月曲上游鲁郎翻色季拉山口(海拔4556 m)出流域,全段长 km。由于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等自然环境复杂,导致流域内沿公路线分布的地质灾害成为整个川藏公路灾害类型最多、分布最密、频率最高的路段。频繁的泥石流和滑坡崩塌活动,使沿江线路路况日趋恶化,车毁人亡事件频繁发生,阻车断道现象十分的严重。因此吸引了许多科研工作者对迫隆藏布流域的地质灾害进行研究[1,2] 利用测绘学、现代数学和计算机图形学等学科理论,利用地形平面图的数据和有关资料在通用计算机上实现研究区三维地形的显示和实时浏览,不仅可对研究区的独特地形地貌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而且为进一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研究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地质灾害分布的叠加分析进行地质灾害的研究提供了部分矢量化的地形底图。 2 研究区地貌特征 研究区林芝-八宿路段位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北段,地处板块缝合带及其南北侧的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等著名的年轻活动造山带。因地壳迅速抬升,河流深切,地表遭受强烈剥蚀风化作用,区内残积、坡积、重力堆积、泥石流和冰川较为发育。冲积和洪积多分布在较大河流及主干支流的宽谷和支沟沟口地带,而在“v”形峡谷内则发育极差,且难于保存。帕隆藏布流域距印度洋的最短距离为750~800 km,正对雅鲁藏布下游和察隅河水汽通道,又是地质构造上的板块碰撞带。这一特定位置导致流域地貌的特殊性。流域地貌特征有[1,2]:(1)格子状水系发育;(2)绝对和相对高度大,河流深切,山坡陡峻;(3)古冰川发育;(4)现代海洋性冰川发育,面积大;(5)冰湖发育;(6)河谷宽窄相间,有多个宽谷盆地。 3 研究区地质灾害类型特征 川藏公路西藏境内林芝-八宿路段处在板块碰撞挤压接触带和强烈隆升的青藏高原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不仅自然条件恶劣,地质构造复杂,灾害种类繁多,灾害密度大,发生频率高,规模大,灾害严重。该区地表受雅鲁藏布江及帕隆藏布江等主要河流的快速下切和强烈侵蚀,沿线地形地貌复杂,线路穿越地区以高山峡谷为主,地形陡峻险要,复杂的地形地貌条件为地质灾害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地层岩性变化大,由于强烈的构造运动,岩层和褶皱轴部近于直立,岩体破碎,软弱结构面发育,并伴有岩浆岩、喷出岩活动,岩性软硬相间,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特殊,是形成地质灾害的内在因素。地震地质构造十分复杂,断裂带发育,分布密度大,并分布有第四纪以来活动性断裂,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很活跃,线路经通麦-林芝地震带,地震烈度高达ⅷ-ⅸ度,是地质灾害形成和诱发的重要因素。沿线气候条件复杂,高原天气变化剧烈,昼夜温差大,寒冻风化强烈。由于强烈的寒冻物理风化作用和卸荷节理裂隙的联合作用,造成斜坡表面岩石风化严重,破裂成碎块状,崩塌、滑坡、滚石和线状、面状固体碎屑流灾害发育,为地质灾害的大规模发生准备了大量的固体碎屑物质来源。气候的垂直分带明显,降雨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暴雨集中,雨量较大,对暴雨型泥石流的形成很有利。高原、高山区海拔4200~5000 m以上是冰雪覆盖和现代冰川发育区,冰雪害、寒冻物理风化作用盛行,第四纪冰碛物发育厚度和含量巨大。冰雪和冰川融化水资源丰富,形成的冰川泥石流和冰湖溃决型泥石流是青藏高原泥石流的特殊产物。研究区山高谷深,地形陡峻,为一强烈深切地区,其地理自然环境、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断裂构造、特别是韧、脆性断裂十分发育,岩

文档评论(0)

agui199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