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sioc学习.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页/共71页 科研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水平的高低,甚至于单位安全文化氛围,很大程度取决于安全教育培训的程度。因此安全教育培训是安全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第2页/共71页 安全生产工作不是一两个人能搞好的工作,必须依靠全所员工的参与才能确保我所平安。第3页/共71页安全意识(主体是全体员工)安全素质 安全知识安全技术第4页/共71页 转变观念,重视安全, 由 “要我安全” 为 “我要安全”。安全工作并非朝夕之功,安全来自于长期警惕 !第5页/共71页 做到 “我不伤害别人” 。当别人受到伤害时能及时抢救,当他人违章时能及时制止。第6页/共71页 安全生产不仅是对他人负责, 对所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 更是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第7页/共71页事 故 案 例第8页/共71页一 .金属钠燃烧事故责任人:某某时间: 2004.3.1地点: 3#415事故经过: 将1升工业乙醇倒入放在水槽中的塑料盆,然后将金属钠皮用剪刀剪成小块,放入盆中。开始时反应较慢,不久盆内温度升高,反应激烈。当事人即拉下通风柜,把剪刀随手放在水槽边。这时水槽边的废溶剂桶外壳突然着火,并迅速引燃了水槽中的乙醇。当事人立刻将燃烧的废溶剂桶拿到走廊上,同时用灭火器扑救水槽中燃烧的乙醇。此时走廊上火势也逐渐扩大,直至引燃了四扇门框。 第9页/共71页第10页/共71页事故第二现场严禁在有水的环境中处理金属钠等遇水易燃试剂第11页/共71页被过火的试剂第12页/共71页事故原因: 反应时放出氢气和大量的热量,氢气被点燃并引燃了旁边的废溶剂造成事故。第13页/共71页经验教训: 处理金属钠时必须清理周围易燃物品;一次处理量不宜过多;注意通风效果,及时排除氢气;或与安全部门联系,在空旷的地方处理。第14页/共71页二.油浴燃烧事故责任人:某某 时间:2004.3.27地点:3#-4楼事故经过: 当日深夜,当事人指导的大学生进行过夜实验。其所用的油浴突然起火,幸被值日巡逻及时发现,未酿成严重后果。第15页/共71页肇事油浴第16页/共71页裸露的加热电热丝点燃了油浴中的有机物第17页/共71页打落的反应瓶第18页/共71页事故原因: 实验时,试剂滴落到油浴中,因油浴未及时更换,导致事故的发生。第19页/共71页经验教训: 经常更换油浴。 (另:水泵的循环水必须经常更换。)第20页/共71页三.爆 炸事 故 责任人:某某时间:2004.11.9地点: 新楼5楼事故经过: 用1,4-丁炔二醇和氯化亚砜在吡啶存在下制备4-氯-丁炔-1-醇,反应完成后用乙醚萃取。经水洗干燥后在常压下蒸去乙醚和苯,剩下500mL 有机物,用水泵减压蒸馏,蒸出产物。加热温度110-120℃,减压20mmHg,反应瓶1000mL。当蒸出150 mL产品时,内温急剧上升失去控制,随即发生爆炸。由于通风柜的拉门处于关闭状态,没有造成人员受伤。该反应曾多次重复做过,因反应量很小,未曾发生事故。第21页/共71页第22页/共71页第23页/共71页第24页/共71页第25页/共71页事故原因: 据当事人和其课题组长事后分析,含炔基官能团化合物在加热条件下容易与浓度较高的杂质发生聚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导致温度失控引发爆炸。4-氯-丁炔-1-醇是含炔基官能团的化合物,可能与反应中产生的杂质在高温下发生聚合反应引发爆炸。 第26页/共71页经验教训: 当事人佩带了防护镜和手套,并拉下了防爆橱门,因而该事故未造成人员伤害。在实验中使用危险药品或产物比较活泼的,在实验前应对该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性有个预案,并落实防范措施 。第27页/共71页四.封管事故责任人:某某 时间:2004.11.23地点:新楼3楼事故经过: 玻璃封管内加入氨水20mL,硫酸亚铁1g ,原料4g,加热温度160℃。当事人在观察油浴温度时,封管突然发生爆炸,整个反应体系被完全炸碎。当事人额头受伤,幸亏当时戴防护眼睛,才使双眼没有受到伤害。第28页/共71页第29页/共71页脸上的防护镜被击落第30页/共71页斑斑血迹第31页/共71页事故原因: 玻璃封管不耐高压,且在反应过程中无法检测管内压力。氨水在高温下变为氨气和水蒸汽,产生较大的压力,致使玻璃封管爆炸。第32页/共71页经验教训: 化学实验必须在通风柜内进行,密闭系统和有压力的实验必须在特种实验室里进行 。第33页/共71页五.过氧化物爆炸事故责任人:某某时间:2005.5.16地点:1#306 事故经过: 蒸馏烧瓶为3升的三口瓶,内有4-溴吲哚粗品2.2升(约重3Kg)。由硅油电加热,从上午9点开始,油浴温度为170度左右。大约在10点前馏分蒸完,换接收瓶收集馏分(馏分温度140度,接收瓶为2升单口烧瓶)。起初馏分蒸出的速度很稳定,大约在接收了1升时,馏分不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