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近代史》 课件 第6章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pptx

《中国近代史》 课件 第6章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pptx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中国近代史》目录第一节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第二节 清政府被迫推行“新政”第三节 “预备立宪”与立宪运动第四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第五节 武昌起义与全国革命高潮第六节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及其内外政策第七节 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和文化 第一节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一、帝国主义侵华新态势 列强划分在华势力范围美国“门户开放”政策权利扩张:矿权、路权、新商约领土扩张:东三省(俄国、日本) 西藏(英国、俄国) 第一节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 中国1920年前后的外国“势力范围”图 第一节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业与分布:以轻工业为主,主要集中于上海、武汉、广州等通商口岸及沿海。民族资本企业的自身弱点: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发展缓慢;分布不平衡;投资少、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民族资产阶级与商会的出现 第一节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分布示意图 第一节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三、“民变”峰起 “民变”在清末的频繁性与特点民教问题、会党问题、政府敛财问题民变的形式问题著名民变:1910年长沙抢米风潮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第一节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三、“民变”峰起 第一节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四、留学运动和新知识阶层的形成 1、清末留学热潮的出现: 游学外洋以谋求富国强兵之策 清政府采取鼓励留学的政策 2、20世纪初,新型知识分子群体诞生,主要由三部分人组成: 国内新式学堂学生 归国留学生 接受新教育、新思想而发生转化的传统士人 3、留日、留美及留欧 4、留日学生与爱国运动的组织,革命思潮的传播 第二节 清政府被迫推行“新政”一、清末新政1、变法诏令与新政措施刘坤一、张之洞联名提交变法奏议三折 《变通政治人才为先遵旨筹议折》 《遵旨筹议变法谨拟整顿中法十二条折》 《遵旨筹议变法谨拟采用西法十一条折》政治制度的变革:(1)增改:处务部、政务处、练兵处、商部、巡警部及学部、新学制与新兵制;(2)裁撤:詹事府、通政使司、河东河道总督、裁个别巡抚。 第二节 清政府被迫推行“新政” 2、评价清末新政 (1)这一时期的改革并没有触及封建专制统治,许多改革措施也只是流于形式。 (2)但改革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教育、军事体制的变革。 (3)民族资产阶级的队伍有所扩大,新的知识分子群体和新式军人群体开始产生,他们成为推进中国进一步改革的新生社会力量。这个新生的社会力量最终成为清朝专制统治的“掘墓人”。 第二节 清政府被迫推行“新政”二、直隶新政与北洋集团的崛起 袁世凯(1859-1916),河南项城人。 1901年,李鸿章去世,袁世凯继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 袁世凯在直隶推行新政,涉及工商、农业、教育、军事等方面。 大肆培植私人实力,结成以袁世凯为核心的层层关系网,形成以他为首的北洋军阀武装统治集团。 第二节 清政府被迫推行“新政”三、新学制的颁行与科举停废 1、新学制的颁行:《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 《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 2、科举停废:1905年,清政府于8月颁发谕旨:“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实行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就此寿终正寝。 3、影响:(1)科举制度的停废和新学制的颁布是中国教育制度的重大转变,新式教育发展走上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2)促使传统的“士”阶层向近代知识分子转化,与此相关的选官制度的变革,对20世纪以来的中国社会政治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三节 “预备立宪”与立宪运动一、五大臣出洋考察和“预备立宪”立宪呼声的兴起:戊戌党人与报刊舆论 梁启超:《立宪法议》(1901年)立宪呼声的高涨: (1)日俄战争的刺激 (2)督抚联衔奏请 第三节 “预备立宪”与立宪运动一、五大臣出洋考察和“预备立宪”清廷的回应: 1905年7月(后改12月),差遣使臣出洋考察政治,分两路考察: 戴鸿慈、端方考察美、德、奥、俄、意五国; 载泽、尚其亨、李盛铎考察日、英、法、比等国1906年7月,五大臣回国,奏请君主立宪。9月,清廷颁布预备仿行宪政上谕。 第三节 “预备立宪”与立宪运动二、官制改革与《宪法大纲》 实行立宪:从官制改革入手新官制草案的争议:废军机改设责任内阁部院改制:旧部门的裁改、新部门成立外官改制:从内外相维转为上下有序1907年7月,各省官制通则1907年,东三省试行官制改革。 第三节 “预备立宪”与立宪运动二、官制改革与《宪法大纲》 1907年8月,考察政治馆改为宪政编查馆,“专办编制法规、统计政要各事项”,并负责起草宪法。1908年8月27日,《钦定宪法大纲》:性质与内容的分

文档评论(0)

xiaob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