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生命哲学思想的解读.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儒家生命哲学思想的解读 旦增玉珍 摘 要:本文将从重生、超越以及至德三方面入手,对儒家生命哲学思想进行解读, 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儒家 生命哲学思想 生命观 前 言 儒学中研究的生命并不是单纯概念,而是一个哲学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系统,其从形 而上学角度入手,对生命存在方式与超越路向进行了研究,并促进独特生命哲学的形成。 因此,应该探究儒家生命哲学思想,从而为现代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一、重生生命观 儒家认为生命不但是自然赋予的,其还具有一定的社会关系,是精神与肉体的统一 [1]。首先,自然赋予生命。在 《系辞下》中,孔子则提出天地是万物化育的本原,万物 在天地基础上展开永恒运动,其继承了 《周易》中的思想,认为世界是天地演化来的,先 有天地后有万物,万物之后才存在男女,因此,人生命是由天地所赋予,并且具备自然属 性。在 《朱子语类》中,朱熹明确指出人自然特质。而生命是由天地授予这一理念中还包 含对天的敬重,即敬重天地万物、生命起源以及天地人相通。由此看来,儒家倡导人类要 对自然与生命进行善待、尊重,并将敬畏之心转变成无妄之心,以此来促进天道的实现。 其次,個体生命具有群己关系。儒家认为每个人的生命不仅属于自己,还是他人的, 其虽然是自身身体拥有者,但并不是完全的支配者。由于人要受到社会立法规范的制约, 所以生命具有礼义特点。同时,儒家还认为人拥有行动能力,但无法决定自我存在,个体 处于亲属关系带中。由“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终于立身”中可以发现,主体自我存在和 客观社会礼法是相融的,个人价值追求被群体意向包容。 《孝经》中的敬身为大与 《孟 子》中的守身为大并不是想要对个体之身为大进行说明,而是因为个人之身和群体、亲人 之间存在联系。由此看来,儒家希望个体可以在更高价值导向下更主动、自觉爱惜自身。 最后,精神与肉体的统一。儒家认为身和心之间是一元的,这种一元论并不是指物化 实体,其和笛卡尔的二元论在本质上是不同的。由此看来,儒家提出的身心如一这一观点 对身心互为体用更加强调,即身和心这两部分会通过相互作用,构成完整生命有机体,而 这一生命体属于动态结构。这也就意味着身心一如是一种动态圆融境界。 二、超越生命观 儒家认为生死是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虽然生命最终通向死亡,但人们可以对生命有 限性进行超越,从而促进永恒生命的实现。儒家把生死当作人生自然现象与规律,并倡导 人们用理性态度进行面对。 《论语》中的生死有命、岁不我与等都表明了儒家是把死亡当 作人力无法改变的自然流变,而在这一生死意识下,儒家形成了顺应自然生死观,倡导人 们以从容态度对待死亡。例如,杨雄曾说过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终,这是自然之道; 范缜则提出形与神是同生同灭的; 朱熹也提倡用平常心看待死亡; 而王阳明则看透了生死,认为生要通向死亡,而死中也包含着生,任何人都无法逃脱这一 客观规律,因此,应该快乐生、安然死。 从价值判断角度来看,儒家认为应该把道德生命放在人生命上,主张要把生命投入到 道义中,并促进自身价值的实现,如孔子曾强调应该死守善道。而在生死抉择时,人们则 应该从伦理道德这一角度入手,进行准确判断,有时死亡价值大于生命价值,如 “杀身成 仁”就将死亡价值充分体现出来。对人生而言,道义,即仁,占据十分重要地位,人们不 能因为生存而对其进行舍弃,相反,人们应该牺牲生命来恪守道义。孟子的 “生,我所欲 也……有所不避也。”就表明了这一观点。孟子认为如果只重视人物质生命,那么就和禽 兽无区别,而正由于人具有仁、义、礼、智,才能和动物有所区别,因此,取生舍义是一 种有价值的选择。荀子曾指出道义价值,即应该把 “义”当作最尊贵的; 司马迁指出人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王夫之则指出在生和义只能取其一时,应该选择仁义。 三、至德生命观 儒家对养生十分重视,但其目的不仅是为了延长寿命,还是为了促进人生价值与社会 抱负的实现。因此,在生成论哲学这一角度,儒家对养生实践操作模式与过程进行了构 建。儒家认为修身养性是最好的养生办法,倡导人们做身心健康、讲仁义道德并具有生命 智慧的人。儒家坚信既关注个人修养又具备道德的人一定可以长寿, 《四书章句集注》中 就指出有大德的人,一定会获得长寿。 一方面,儒家把仁当作目标,强调要促进精神境界的提升。即儒家认为仁是人生品德 标准,而要想达到这一标准,必须进行长期自我修养。因此,在具体实践中,人们应该向 着仁努力,对自身不

文档评论(0)

181****766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