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语文《唐诗三首》获奖教案(2份)+课件(3份)+导学案(1份).docxVIP

八下语文《唐诗三首》获奖教案(2份)+课件(3份)+导学案(1份).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下语文《唐诗三首》获奖教案(2份)+课件(3份)+导学案(1份) 《唐诗三首》教案1 24 唐诗三首 教材分析   《石壕吏》是杜甫的一首叙事诗,通过叙述官吏深夜捉人、老妇啼诉告白和她最终被抓走服役的故事,反映了安史之乱时期老百姓的痛苦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对朝廷无能、黑暗的批判,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此诗叙述的是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全篇情绪变换的抑扬曲折,完美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卖炭翁》是白居易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诗人以卖炭翁为典型,概括了唐代劳动人民的辛酸和悲苦,在卖炭这一件小事上反映出当时社会对穷苦百姓的不平。他们虽然不全是“两鬓苍苍十指黑”,但都带着劳苦生活的标记;他们虽然不会因为卖炭而受到损害,但都在田租或赋税的重压下流着辛酸和仇恨的泪水。 教学目标 1.了解三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不同的艺术风格。 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味并学习三首诗歌的写法。 4.反复诵读,体会古体诗在句式、用韵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感知诗中的人物形象,明确诗歌主旨。 2.难点:品味诗歌的精彩描写并在写作中借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幻灯片展示战争带来的灾难的图片〕 战争的悲壮总是一幕幕的上演。古今中外的一场场战争,都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石壕吏》,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时写下的,让我们走进课文,共同感受他忧国忧民的真情脉动。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检测生字词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逾墙走(yú)    邺(yè)    城戍(shù) 老妪(yù) ???????????? 幽咽(yè) (2)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 [古今异义] ①老翁逾墙走(古义:动词,跑,逃跑。今义:多为走动、行走) ②听妇前致词(古义:说话。今义:在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感谢、祝贺、哀悼等的话) ③三男邺城戍(古义:指儿子。今义:指男子或男性) ④天明登前途(古义:前面的路。今义:以后的发展状况) 2.了解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忧国忧民,留下了1500多首诗,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大都抒写个人情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现状,被后世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3.背景链接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洛阳一带又骚动起来。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著名的“三吏”“三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成的。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和情节生动而流传得最广。 三、了解文体知识 五言古诗 五言古诗,是汉、魏时期形成的一种新诗体。它没有固定的格律,不限长短,不讲平仄,用韵也相对自由,但每句五个字的句式是固定不变的。因为它既不同于汉代乐府歌辞,又不同于唐代的近体律诗和绝句,故称五言古诗。唐代的五言古诗虽源于汉、魏,但决不因袭模拟,呈现出自己的面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四、学习新课 步骤一:反复朗读,疏通文意 1.录音范读,提示学生注意停顿、节奏、语调。 2.学生默读诗歌,借助注释,整体感知诗意。 3.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中的情节。 (选两位学生口述浮现在脑海中的画面,其他同学补充,共同丰富画面、情节) 4.全班齐读。 步骤二:把握内容,梳理脉络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以老妇人给吏致词为重点。 2.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故事情节,并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 明确: 开端(第1段):致词的由来。写诗人日暮投宿,夜遇捕吏捉人,烘托紧张气氛。 发展、高潮(第2~3段):致词的内容。写老妇自述,展示一个饱受战祸的家庭的悲剧。 结局(第4段):致词的结果。写诗人独与老翁告别,暗示老妇被捉。 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老妇致词又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三男全被征。第二层:家中情况。第三层:老妇自请服役。最后四句是结局和尾声,暗示老妇已被抓走。 3.“老妇”苦在何处?找出有关语句并进行分析。 明确:苦于老年丧子之苦,贫困潦倒之苦,被迫服役之苦。

文档评论(0)

150****514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二级建造师持证人

分享知识,传播快乐!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3月19日上传了二级建造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