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5古人谈读书课时测评卷.docx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5古人谈读书课时测评卷.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5古人谈读书课时测评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信息匹配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画“√”。 可耻(cǐ chǐ)   教诲(huì huǐ) 岂止(qí qǐ)    往矣(yǐ yì) 默而知之(zhī zhì) 2.根据语境选解释。(填序号) 敏:①聪敏。 ②有智慧,反应迅速,灵活。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____) 2.叔叔敏捷的身手让人为之赞叹。(____) 急:①要紧,重要。 ②焦躁。 3.他一急,连话都说不出来了。(____) 4.三到之中,心到最急。(____) 二、书写 3.看拼音,写词语。 kuī  shì  quē shǎo  héng xīn sòng dú  rén rén jiē zhī 三、填空题 4.同音字,填一填。 (chǐ) 无______  ______度  ______轮 (qǐ)  ______求  ______敢  ______示 5.先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再写出句意。 1.敏而好学,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表达 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6.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7.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方法,说明__________。 8.把这句话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是某小组对全班42位同学使用工具书情况的调查统计。 9.仔细观察与分析,用准确、简明的语言写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对这种用书情况你有何建议?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课内阅读。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①(有志则____);②(有识则_____,______),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③(有恒者则_______)。此三者缺一不可。 11.把选段内容补充完整。 12.曾国藩认为,读书要“三有”,即有_______,有______,有______。 13.根据选段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文中的“志”是指“志向”,“识”是指“知识”,“恒”是指“恒心”。(_______) (2)“学问无尽”可以用现代成语“学无止境”来形容。(_______) 14.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 )”中的句子的意思。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郭沫若的“四为”读书法 郭沫若倡导的“四为”读书法是知识分子学习和工作的有益方法。 为学习而读书。郭沫若说,一个人自从启蒙以来,到学成一种技艺、养成一种习惯为止,所受的部分教育,都是为了这个目的。各级学校的课程,大体上都是带着强迫性的,非学不可。他当年在日本学医时,除了攻读专业课,还自修文史哲和社会经济学等,涉猎极其广泛,后来才成为历史学家。 为研究而读书。只有确定了研究的主题和目的,我们的研究才有意义。为研究而读书,是任何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无法绕过的。有些学术问题是在不同的见解、声音的碰撞中逐渐水落石出的。而肯于钻研的郭沫若最终也成为研究甲骨文的专家。 为创造而读书。任何一个作家,都是依靠自己的想象力和生命体验来为我们创造文学艺术世界的。文学艺术世界的诞生不是凭空虚拟出来的,有些灵感就是作家在读某一本书时产生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说的也是读书人的创作的艰辛,锤炼语言的难度。 为教育而读书。身为教育者不读书,实在是令人不齿的。学生的求知欲和日益飞速发展的社会,不断促进教师知识的更新换代,也促使我们绝对不能满足于既得的知识,不断迫使我们时刻去读书。 郭沫若说,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aolaoshi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