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体第二大脑---“腹脑”
人体第二大脑---“腹脑”
(2013-01-05 23:15:18)
美国科学家声称,每人生来有两个脑,即颅脑与肠脑。
肠脑位于食管、胃脏、小肠与结肠内层组织的鞘中,含有神经细胞、神经传递质、蛋白质和复杂的环行线路。结肠炎、过敏性肠综合症等都与肠脑内产生的问题有关。肠脑中几乎能找到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所有物质,如血清素、多巴胺、谷氨酸、去甲肾上腺素、一氧化氮等。此外,肠脑中还存在多种被称为神经肽的脑蛋白、脑啡肽以及对神经起显著作用的化学物质。颅脑面临惊恐时释出的应激激素会冲击胃脏以生痉挛;惊恐又引起交感神经影响肠脑的血清素分泌量。应激激素过分刺激还会导致腹泻。当情绪压抑时,食管神经受到高度刺激会感到吞咽困难;颅脑释出的应激激素还会改变胃脏与食管间的神经功能,导致胃灼热。最初的脑神经系统起始于管形动物,生存竞争需要更复杂的颅脑,从而发展了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肠神经系统不能进入头颅与胃肠相联,而为了适应高级动物进食和消化的需要,自然法则就保存了有独立功能的肠神经系统。就人而言,早期胚胎发育中产生的神经脊,一部分进入了中枢神经系统,另一部分变成肠神经系统,通过迷走神经连接两者——颅脑和肠脑。
人有几个大脑,一般人都认为只有一个,如果人有第二大脑的话,那么判定死亡的定义将会扩大:脑干不再运作,丧失功能则不成死亡唯一依据,当需看看第二大脑的情况如何。有人将心脏看作是人的第二大脑,心想心则思,能思考则是脑的功能;也有人把手和脚看作是人的第二大脑,因它们的神经感觉最为丰富,最为敏感,神经纤维也相当集中。
但是,与其将心脏和手脚说成是人的第二大脑,还不如将人的腹内肠胃称谓第二大脑。因为要作为第二大脑,除了要有思想及指令功能外,还需要有一个相对独立于大脑之外的神经系统,另外还需要有记忆功能。
腹脑正具备了这些条件。神经胃肠学发现,腹脑拥有约一亿个神经细胞,它能储存身体对所有心理过程的反应,并监控胃部活动及消化整过程。如它随时观察摄入物、经分析后自动调节消化速度、加快或者放慢消化液的分泌等。其一连串的复杂运作过程,完全独立于大脑之外。
腹脑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若长期压力过大,过度紧张、焦虑、抑郁、易怒等不良情绪,均可使胃肠道生理功能发生紊乱。有些肠激惹症患者,每当遇到紧张、压力或恐惧时即会疼痛发作,逼令其走厕所才能疏解,就是因为这些情绪在肠胃器官已储存记忆,病因非出于食物不洁。
“腹脑”也称“腹部大脑”或 “肠脑”或“第二中枢”或“第二大脑”。
相关研究
拜伦罗宾逊 ? 美国1907
1907年,美国医学博士拜伦罗宾逊正式出版《腹部和盆腔脑》理论专著,全书有700页的长度,有超过200个详细解剖插图。拜伦罗宾逊认为:“分布在人体腹部和盆腔内的植物神经系统是一种继发性脑,它负责调节内脏功能(节奏,吸收,分泌和营养)。腹脑能够
在无颅脑的情况下生活(如无脑儿),相反颅脑却不能在没有腹脑的情况下生活。” 拜伦罗宾逊认为:腹脑就在两肾之间。他在解剖图片上用红色的文字在左右两侧肾脏和肾上腺标注出腹脑的范围,在中间用黄色标出“腹脑”的具体解剖位置。这是人类第一次给“腹脑”画像。
见下图。(罗宾逊,《腹部和盆腔脑》,1907年,第123 -126)拜伦罗宾逊1907年发现的“腹脑”是:位于腹腔内游离的神经网。
拜伦罗宾逊“腹脑”位于腹腔内游离的神经网
王锡宁?中国1993
1993年,中国脑外科医生王锡宁在《医学理论与实践》专业杂志上连续发表两篇论文:《论人体巨系统的解剖构成原理——结绳原理》和《论生物波的数学形态和物理构造》引起媒体广泛关注。《苏州日报》首先报道:“外科医生王锡宁提出医学解剖新观点——人体是由两个对称的身体构成的”。《扬子晚报》再次报道:“中国学者王锡宁发现——人是由两个对称的身体构成的”。
王锡宁认为:“传统意义上的人其实是由两个上下、内外反向对称的身体构成的,以颈部为界分别称为颈上人与颈下人。解剖分析证实,颈上人的身体构造为男、女双性体,颈下人的身体构造为男、女单性体”。当时王锡宁并不知道国外有关研究,因此,在论文中,王锡宁是用“第一中枢和颈上人”来描述头脑,用“第二中枢和颈下人”来描述腹脑。“腹脑”只是“第二中枢和颈下人”的神经组织学部分。见下图。这是人类第二次给“腹脑”画像。(王锡宁. 论生物波的数学形态和物理构造[J ] . 医学理论与实践,1993 ,6(10) :46.)
王锡宁1993年发现的“腹脑”是:位于人体躯干。
在一次手术中,脑外科医生王锡宁偶然从人体的脑组织外观皱折与肠组织外观皱折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受到启发:他通过移植“大陆板块漂移”学说,对人体解剖学的大量资料进行系统的形态学比较研究;当他把人体的消化管腔与脑室管腔两套板块模型漂移对位重叠在一起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