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寒假快车(十一).docx

010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寒假快车(十一).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10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寒假快车(十一)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隽不疑之母 隽不疑每行县①录囚徒②,还,其母辄问不疑:“有何平反?活几何人?”即不疑言多有所平反,母喜,笑为③饮食,语言异于他时;或亡所出,母怒,为之不食。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④。 (注)①行县:巡视下属各县。②录囚徒:省察囚犯有无冤情。③为:给、与。④残:残酷。 (文言知识) “即”在文言中多指“即使”“如果”。上文“即不疑言多有所平反”中的“即”,便指“如果”,句意为:如果隽不疑平反的人多。它又指“靠近”“接近”,如“可望而不可即”,意为能见到但不可靠近或取得;“若即若离”意为既像接近又似疏远。它还指“当”“当前”,如“即日”“成功在即”。“即景生情”意为由眼前的景物产生感情。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辄:___________;②亡:____________。 2.上文有三个“为”,除了“笑为饮食”中的“为”解释为“给、与”外,其余两个“为”分别依次解释为: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活几何人? ②语言异于他时。 4.理解:①上文“或亡所出”中的“出”指什么?(__________) ②隽不疑母亲对儿子的希望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汁液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它是作者幻化出的________。在当代中国,无论东西南北,都能 找到“桃花源”。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但每一个“桃花源”里似乎都有陶渊明的影子,真可谓“一处桃源一陶翁”。陶渊明在归隐前也不是没有参与过政治,读书人谁不想建功立业?他一上任就在自己从政的小舞台上________地搞改革,却引来了上级监察和考核官员政绩的官吏来找麻烦。陶渊明大怒:“我安能为五斗米折腰?”连夜罢官而去。从此,他就这样一直在乡下读书、思考、种地。终于在他弃彭泽令回家16年后的57岁时写成________的《桃花源记》。陶渊明不是政治家,却勾勒出一个理想社会,让人们不断去追求;他不是专门的游记作家,却描绘了一幅最美的山水图,让人们不断地去寻找;他不是专门的哲学家,却给出了人生智慧,设计了一种最好的心态,让人们得到解脱。如果真要说专业的话,陶渊明只是一个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派,用美来净化人们的心灵。(? ?? ) 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空中楼阁??? 顺藤摸瓜??? 大张旗鼓??? 脍炙人口 B.海市蜃楼??? 按图索骥??? 大刀阔斧??? 脍炙人口 C.海市蜃楼??? 顺藤摸瓜??? 大张旗鼓??? 喜闻乐见 D.空中楼阁??? 按图索骥??? 大刀阔斧??? 喜闻乐见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们把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 B.人们从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中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 C.不同的“桃花源”,折射出不同的人对理想家园的理解认知。 D.不同的“桃花源”,折射出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 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外文学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了一种山水布景、一个社会模式、一种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 B.中外文学史上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出一个从来没有的社会模式、山水布景、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 C.中外文学史上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出一种从来没有的山水布景、社会模式、人生哲学,在后人心中深深地植根。 D.中外文学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了一个社会模式、一种山水布景、一种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儒学作为一种精神导向渗透在唐诗的创作宗旨和思想内涵中,对其产生了潜移默化而又深远绵长的影响。通过对儒学的吸收、转化、融和,唐诗逐渐开拓着自身新的发展道路,尤其在应制、宦游、乐府、咏史等多种诗歌类型中,形成了文质浑融的诗性表达。 从《诗经》开始,中国传统文学肩负起“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政教功能。在这一互动的过程中,儒学作为一种理念早已融入到诗歌之中,尤其对唐代应制诗创作,具有一种箴规引领的作用。应制诗起于汉魏而盛行于唐,满足了彰显皇家气象与凝聚政治力量的需要,符合儒家“征圣宗经”的文学观念及“文质彬彬”的美政要求。尽管应制诗只是一种围绕皇权展开的诗歌样式,但在诗中大力提倡儒家思想的做法,开启了唐诗注重“风雅兴寄”的先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K12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