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毛桐子根
《中药大辞典》
【出处】《四川中药志》
【拼音名】Dà Máo Tónɡ Zǐ Gēn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毛桐的根。
【原形态】毛桐,又名:红吊福、沉沙木、紫糠木、猪肚木、红毛桐子。落叶
灌木或小乔木,高约 3 米。幼枝密被棕黄色的茸毛。叶互生,盾状着生;叶片
卵圆形,长 12~17 厘米,宽 8~13 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边缘有微小的
齿,有时具不规则的波浪形,纸质,上面绿色,幼时被毛,后无毛,下面被棕
色柔毛;叶柄长 6~12 厘米,密被茸毛。花单性,雌雄异株,总状花序腋生或
顶生,花序柄被毛;雄花簇生,萼片 3~5 裂,无花瓣,雄蕊多数;雌花单生于
苞腋内,萼片 3~5 裂,雌蕊 1,子房圆形。蒴果圆球形,基部具苞片 3,果柄
长 5~8 毫米,所有部分均被星状毛。花期 6 月。果期 7~9 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地、坡地的疏林中或灌丛中。分布湖北,四川、贵州、广
东、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平,味微苦甘,无毒。
【功能主治】① 《四川中药志》:治肺热吐血,五劳七仿及肺痨咳血。②
《广西药植名录》:清热,止痛。治白浊,子宫脱垂。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 两。
【附方】治肺痨咳血:大毛桐子根一至二两,配子公鸡炖服。(《四川中药
志》)
【备注】本植物的叶(红帽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
【出处】出自《四川中药志》
【拼音名】Dà Máo Tónɡ Zǐ Gēn
【英文名】Root of Barbate Mallotus
【别名】姜桐子树根、圆鞋、粗糠根。
【来源】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毛桐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llotus
barbatus (Wall.)Muell.Arg.[Rottlera barbatus Wall.]采收和储藏:全年
均可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毛酮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 l-4m。幼枝密被棕黄色星状绵毛。叶
互生;叶柄长 5-22cm,密被灰棕色星状绵毛;幼叶红色,质厚,绒状;叶片纸
质,卵形或卵圆形,长 13-30cm,宽 12-26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盾状着
生,边缘具疏细齿,不分裂或 3 浅裂,有时呈不规则波浪形,上面幼时密被星
状绒毛,后渐变无毛,绿色,下面密被发棕色星状绒毛及棕黄色腺点,叶脉放
射状,7-11 条。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长可达 30cm,花序柄被毛;花单性异
株,偶有同株;无花瓣;雄花序通常分枝,长 11-35cm,雄花 5-8 朵簇生,萼
片 4-5,稀 3 裂,披针形,长 3-4mm,外面密被绒毛,内面有腺点;雄蕊多数;
雌花单生于苞腋内,苞片长约 4mm,萼4 裂,稀 3 或 5,外面被绒毛,子房圆
形,有乳头状突起,被毛,4 室,稀 3 或 5,花柱 3-5,基部合生,长 3-4mm。
蒴果扁球形,长 1.2-1.6cm,直径 1.6-2cm,被有 1 层厚达 5mm 的软刺和星状绒
毛,基部具苞片 3,合生,果柄长 5-8mm;种子卵形,黑色,光亮。花期4-6
月,果期 7-10 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1000m 的山地、坡地的疏林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味微苦;性平
【归经】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主肺热吐血;湿热泄泻;小便淋痛;带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各家论述】1. 《四川中药志》:治肺热吐血,五劳七伤及肺痨咳血。2. 《广
西药植名录》:清热,止痛。治白浊,子宫脱垂。
【摘录】《中华本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