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昌古镇旅游开发的结语.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昌古镇旅游开发的结语 安昌,昔日绍兴北部平原、曾经商业繁华,被列为“绍兴四大古镇”。但在时代发展变革的浪潮中,交通的制约、商业的衰落、环境的污染,一度让安昌人怨声载道、无可奈何。时代的车轮总是不断向前进的,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来,在改革开放的召唤下,特别是区行政中心迁址柯桥以后,安昌人奋发图强,抓住融入和借力发展的机遇,安昌发展经历了从辉煌到失落再到更辉煌的曲折历程,一个美丽、富裕、生态的安昌街道正跃然而起,使这个千年水乡古镇魁力再现、声名远播。 从“一船迟缓”走向“开车自如” 在五十岁以上的居民中,对安昌人出行的巨大变化有着深刻的记忆。“在建国后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水上客运一直成为主渠道。那时,到绍兴赶集办事,一定要乘埠船并安排一天行程。”今年77岁的安昌居民李贤生说,由于离绍兴的距离有21公里,单趟乘船需要2个半钟头,离柯桥距离有8公里,也超过1个小时。以至于上午乘埠船到绍兴后,必须于下午2点半左右赶上埠船,否则会因乘不上而难以回家。乘埠船一直持续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来,随着到柯桥、钱清等区间公路的建成,埠船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近20年来,特别是区政府迁址柯桥后,交通条件不断改善提升,城市中心大道——金柯桥大道直通安昌,安华公路从建成到拓宽,钱滨线开通,以及今年其它几条道路的改造提升,使安昌四通八达的大交通格局日益完善。 据介绍,目前街道正推动路网改造升级,进一步打通交通大动脉。前畈路、大和横路改造升级工程已完成招投标,上方山支路建设工程已完成形象进度90%,曙光路改造工程、和山桥建设工程已完成初步设计批复;同时,正配合做好柯海线改造、柯北大道西延、滨海大河拓宽等重点交通水利项目有关征迁工作。 公路路网的四面延伸,加上公共交通、出租车、自驾车等出行方式的多种选择,安昌人出行不再像以前那样迟缓不便,昔日偏远的安昌借助迅捷的“大交通”已完全融入了柯桥、绍兴甚至杭州。 从“门庭冷落”到“一屋难求” 随着夜幕降临,安昌古镇老街河沿岸餐位也随之人声鼎沸起来。在一家叫“小店王”的饭店前,小陈带着她的4个女同伴,从柯桥城区赶到街河边,正围坐在店门口沿河廊檐下的桌子边,在古意浓浓的氛围中享受地道的安昌土菜。她说:“这里的环境古朴优雅,生活节奏舒缓,与柯桥城区现代化氛围不同,以后要经常来。” 在72岁安昌老居民俞志桓的记忆中,由于手工业衰落、区位不优越等诸多原因,上世纪九十年代前期,安昌老街一度商业盛世不再,门可罗雀,十分冷落,当时只剩位于永康寺旁边的一家东市饭店。“1999年安昌第一届腊月风情节举行,成为安昌古镇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起点。”他说,2000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主持人敬一丹进行了现场报道,走上了“直播中国”这个央视名牌栏目,顿使安昌在全国扬名。渐渐的,以前紧闭的房子门户打开了,有的出租给创业者,有的自己开店经营。到现在,安昌水街酱制品、手工制品、特色餐饮民宿、地方文化等产业的店铺馆舍林立,达到一屋难求的可喜局面。目前街河边仅饭店就有20多家。浙江历史文化名镇、非遗主题小镇、浙江省旅游风情小镇、CCTV中国魅力名镇等一个个荣誉随之而来。 今年以来,安昌古镇的开发成果更加丰硕,安昌古镇获评绍兴市首批非遗研学游实践基地,到目前为止,共接待游客180万人次,营业收入达200多万元,再创历史新高。总投资约15亿元的天官第酱米工坊、安昌开元、入口五星级酒店、影视小镇启动区块等四大项目正在加紧实施;景区宣传活动不断推陈出新,实现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新意,节庆日有专场”的目标。 从“印染围镇”到“碧水贯街” 1992年的一天,全区乡镇“撤扩并”不久,从省城杭州来了5名画家来采风。他们的愿望是用手中的笔描绘一下安昌古色古香的风景。但令他们大吃一惊的是,那时候街河的水居然是黑色的,局部还散发着臭味。第二天,一则题为《安昌河在哭泣》的报道就在《钱江晚报》刊登了出来,接着《中国环境报》也进行了报道。至今,安昌人谈起九十年代初发生的这起囧事仍羞愧不已。 一直以来,为了发展经济,安昌古镇周边甚至在街河边建起了10多家印染厂,粗放式经营把污水偷漏排在河里一度成了见怪不怪的寻常事,半空中随风飘来的刺鼻气味也让人避之不及。另外,生活污水渗漏排放也难以截堵。万不得已,2012年安昌镇于街河周边建起了7道水闸,把古镇四面的水道牢牢锁住,一方面能严防死守污水,另一方面能把清洁的河水翻入安昌街河,使街河水流动起来,不至于发臭变色。 尽管如此,这仍没有彻底解决污染问题。近5年,安昌在实施“五水共治”工程时,借助全区印染企业集聚升级工程实施的东风,把一家又一家印染企业“请”了出去,落户到远在20公里之外的滨海印染产业集聚区,彻底截堵一大污染源头。同时,古镇生活污水混排漏排现象也基本得到制止,街河水质得到真正提升,“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的景色靓丽再现。

文档评论(0)

职小修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职小修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