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色的生命意识.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玫瑰色的生命意识   摘要:高建群小说《白房子》中富有审美性的植物、动物和行为类意象出现频密,这源于作家地理写作的生命自觉诉求,并凝聚着其呼喊生命、对话狂放热血的骑士精神的创作意图。本文将从生命景观、生命体验、生命形式三个方面来试图论证小说中生命意识书写的意义。   关键词:意象生命意识生命景观   高建群小说《白房子》由三部分构成:《遥远的白房子》是作者1987年创作的轰动文坛的中篇小说;《重返白房子》是作者2000年、2012年两次重返白房子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难以释怀的白房子》则是作者抒发的对白房子难以释怀的精神诉求及本书再版时作者激情澎湃的心底之音。本书关于曾经“生活过的土地和岁月”的终生体悟,是其家族传奇小说《大平原》中黑建人物故事的补充。对本书的评论主要有两个方面——白房子的象征意义和草原游牧文化视野,“意象在表层是客观的行为经验,在深层上则是作家生命意识的隐现”,本文试图从小说中的意象探析生命意识的书写。   生态文学的兴起,奠定现代性思想观照下的、区别于传统伦理叙事的生命意识的兴起。这种变化体现在文本中是一种自然生命意识的自觉,作家以表现人的自然情感为审美追求。作为诗学术语的意象是通过审美思维创造出来的,融会了主体意趣的形象,小说中的植物、动物和行为类意象是作者建构起的自己的话语空间与表征体系——有关过去的感受上、心理上的经验在心中的重现和回忆。中国古代文人的“哀草木之凋零”,与西方叔本华的“生命意志”说都对于生命表现出了浓厚的悲观意绪与幻灭情感。可以说,生命意识的概念是宽泛的,不同人对生命的意义、价值的认识把握不同。本文强调的生命意识无关动物叙事和生死问题,而是探讨在观照生命状态的层面上,作者追忆话语下构建的审美艺术世界。   一、植物类意象构成的生命景观   考察小说中反复出现的植物意象具有文学意义上的價值,探讨其审美特点有助于发掘作家使用这些植物意象的个性特色,通过对不同植物意象的分析,也可以体会到作家情绪的起伏。   在《重返白房子》部分,“我”感慨苍耳“属于草原”,并决定重返草原时带上它《国风·周南·卷耳》中有诗言:“采采卷耳”(此处‘卷耳’今名‘苍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真彼周行。”这是女子怀念征夫的诗,与作者怀念草原的感情同样激荡。但小说中苍耳意象构成的景观却不仅仅是离愁别绪的凄凉意境,此处被“我”挥动柳条拍击大衣蹦出的苍耳,生动可爱,带着“我”的经历回忆。当代华裔地理学家段义孚用“大地之爱”(topophilia)-词来指涉对一个地方的爱恋,小说中作者的“苍耳之爱”也许来自于伊犁草原,或是塔城草原,抑或是阿勒泰草原,作者自身的生命活动构成这些具有生命力美的景观。于是,苍耳之旅在“我”的感发下变成了一种丰富、复杂、具体的情感体验——苍耳绝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还是一种处于非中心的原始意象。我们无法想象钩状硬刺的苍耳生长在繁华的街道或是城市的柏油马路上该是如何的窘状,同样我们无法想象荒野和草原上没有苍耳,本质就在于它的野性,这种野性就在于为获取个性化生存而展开的自由性追求中。   葵花意象不仅出现在《遥远的白房子》中,在作者的巅峰力作《最后一个匈奴》中也可见到。后一部作品中杨岸乡与艾芳关于向日葵的话题充满浪漫诗意,同一部作品中“我”所看到的景观都被设置在戈壁滩,那是“凡高式的、莫奈式的、一种令人热泪涟涟的”金黄。反复强调金黄色,赋予了主人公对过去尘梦的百感交集,戈壁滩上的大片葵花是作者一生灼烧的激情,这幅生命景观关乎世俗、欲望,关乎爱情、成长,带给人旺盛的生命想象,最终指向理想和信仰。这种心理定式是作者生活阅历、文化修养和气质性格等的心理积淀,所以杨岸乡不愿告诉女孩他到过向日葵花海以及言辞模糊的经历,其实朦胧观照了“我”在白房子兵团的履历。正如海子《死亡之诗》中的“睡梦的身子上”开满“彩色的葵花”也同样表达了“我”的诗意渴望,即对生命景观的倾心和迷恋。   文学作品中白杨意象最早可见北魏时期的墓志铭文,《北魏李伯钦墓志》中有“白杨一晦,松门不昼”表达对先人的无限追思,从某种程度上说也蕴含了对现实的悲观态度,这种情感对后世人情感影响颇深。如果说《大平原》里被斩断树枝、连根拔起的古槐象征了关于高村平原那份无所依傍的情感归属,那么《遥远的白房子》里挺拔箭指、墨绿斑驳的北屯白杨则代表了这座童话城的精神延续性,“他们会记得这块不知镰锄为何物的亘古荒原上,翻动第一锨泥土的人”。白杨意象反映了对现实稍许悲观的落寞,却更传递出对生命生生不息、现代文明下人类身份得以认同的平衡之感。“自然中的每种现象都和某种心灵状态相对应,自然与人的精神之间存在着某种同构”,只有感受到这种生命力的张扬和传承,才能对生命产生真正的敬畏。   

文档评论(0)

软件开发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十余年的软件行业耕耘,可承接各类需求

认证主体深圳鼎云文化有限公司
IP属地陕西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G24KH9F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