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2-9-1
对 联
——汉语特有的文学瑰宝
2022-9-1
对联历史
对联,常张贴、悬挂在或镌刻于门上、柱子上。又叫对子、楹联、楹帖、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
对联的历史,源远流长,一般认为起源于五代,成熟于两宋,鼎盛于明清,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闻乐见,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各样生活场景和名胜古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022-9-1
中华第一联
2022-9-1
2022-9-1
闭门推出窗前月
投石冲开水底天
秦观和苏小妹的故事
2022-9-1
王羲之故事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今朝至
昨夜行
2022-9-1
纪晓岚的故事(一)
两碟豆
一瓯油
两蝶斗
一鸥游
林间两蝶斗
水上一鸥游
2022-9-1
纪晓岚的故事(二)
清乾隆五十年在乾清宫设千叟宴。
乾隆出联: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纪晓岚对曰: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2022-9-1
对联与高考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当时国学大师清华大学教授陈寅恪先生在清学入学考试的国文试卷中,就别出心裁地出了一道“对联题”,上联:“孙行者”,要求学子按照对
联的格式,答出下联:
胡适之 (周祖谟 )
祖冲之 (参考答案)
2022-9-1
2022-9-1
1.字数讲相等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022-9-1
2.词性讲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2022-9-1
3.平仄讲和谐
汉字有四个声调,普通话四声,是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前二者是平声,后二者是仄声。这是我们必须了解的平仄。
要求: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上联:春晖盈大地 平平平仄仄
下联:正气满乾坤 仄仄仄平平
(全国卷)
2022-9-1
4.结构讲相对
要求: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依此类推 。
处处春光好 家家气象新
一代园丁乐 九州桃李荣
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
雨露滋润长城内外气象新
(全国卷)
2022-9-1
5.内容讲相联
要求:对联的上下联,内容要密切关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表达一个主题。而不能风马牛不相及,或者彼此孤立,各自为政;也不能一轻一重,相差悬殊,那样,内容的关联就不密切了。 祖国江山好 大地气象新
扫千年旧习 树一代新风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民安国泰万里河山映日红
正对
反对
流水对
(串对)
2022-9-1
2022-9-1
(一)评改对联
1.上联: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忙着起床;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上联改为: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2022-9-1
(一)评改对联
2.上联:
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亭榭;下联: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
面临绿水之轩斋。
下联改为:
近看西北,造三间临水轩斋
2022-9-1
(一)评改对联
3.上联:
井冈山,青山此起彼伏,峻岭绵延不断;
下联:
鄱阳湖,绿水荡漾,碧波粼粼。
上联改后:
井冈山,青山起伏,峻岭绵绵
2022-9-1
改改高考卷
1.上: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下: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前
2.上: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下:丹霞西樵鼎湖,全是广东名山
3.上: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下:春风习习新思想新气象伴新年来到
4.上: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下:老舒心少舒心老少舒心
5.上: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
下:春雨润物长城外百花香
香
为
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
内
2022-9-1
(二)补充对联
(1)填写缺字联: 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画亦精, 。
字亦精,精益求精
(2)根据课文内容,将对偶句补充完整。
欧阳修 。
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
醉翁亭中
与民同乐
2022-9-1
(二)补充对联
3.知县郑板桥于大年三十走出县衙,到大街小巷了解民情,无意中看到了一家大门上贴着一幅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他停下脚步,皱了皱眉头,问身边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