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docx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   [摘要]在中华文明史中,悠久发达的手工业造就出大批能工巧匠,孕育了中国独特工匠文化与传统工匠精神。传统工匠精神,为古老中国技术引领世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国传统工匠精神蕴含着:珍爱尊重工匠的职业定位,反对奇技淫巧、服务于民的职业伦理,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职业品格等,在当下依然具有时代价值,对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弘扬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中国传统工匠精神;内在特质;生成机制;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g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071(2019)02-0100-07   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提出要弘扬工匠精神。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1]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在建筑、陶瓷、纺织、冶炼、水利等诸多领域技艺在世界上保持领先的地位。这种地位的获得是我国先辈工匠们在长期实践中技艺积累传承的结果,同时也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孕育的工匠文化与工匠精神的外在呈现。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出中国传统工匠精神   早在中华先人们产生之初,为了繁衍生息和生存发展,进行物质性实践活动,生产食物和生活器物。在长期探索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中华先人们掌握了一系列生产制造技术。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与提升,逐渐形成了专门从事某项生产的劳动群体,于是社会分工慢慢成为一种历史必然。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第一次人类社会大分工,手工业部门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为专门从事手工业制造的工匠出现奠定了基础。   从词源学来看,“工”意为“巧”、“精”,“匠”作“技艺”之解,“工匠”即精于技艺、巧于手工的制造者。在我国古代,工匠被称之为“百工”,是对传统技术人员的统称,一般是指工作在作坊或手工工场或家庭的劳动者,是我国古代的一个职业群体。理解工匠精神,可以从其内涵与生成两个维度来展开。从其内涵来看,所谓工匠精神,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理查德·桑内特认为,“匠艺活动其实是一种持久的、基本的人性冲动,是为了把事情做好而把事情做好的欲望。”[2]在中文语境中,工匠精神意指手工业者在生产和制造产品过程中在心理、意识、思维、个性、行为等方面所呈现出来的状态,包含着工匠们的道德标准、精神品质和工作态度等。从其产生来看,工匠精神是工匠阶层在长期的制造过程和职业行为中逐渐形成一种价值取向和伦理规范,当着这些价值取向和伦理规范固定为一套特定的气质与习俗之后,就升华为“工匠精神”。   五千年的华夏民族,创生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孕育出中国传统工匠精神,并在中华悠久历史中不断流淌。中国传统工匠精神,可以从四个层面来阐释:首先,从道德维度来看,体现为“以道驭术”的职业伦理追求;其次,从职业态度向度来看,表现为精益求精、臻于完美的工作态度;再次,从职业精神视角来看,呈现出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职业价值取向;最后,从职业行为层面来看,蕴含着开拓创新、持续专注的职业要求。总体来说,中国传统工匠精神是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孕育出来的,对完美与极致的不懈追求、对细节永无止境的雕琢和不断突破创新的精神气质。   二、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内在特质与生成机制   告别原始时代、进入奴隶制社会之后,我国传统手工业者慢慢演化成工匠阶层。到西周时,出现了主管营建制造的职官——百工,《考工记·总序》中记载:“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3]能工巧匠的制造技艺在一代代之间习得与传承,并形成中国传统工匠精神。中国传统工匠精神具有内在特质与独特的生成机制,是新时代工匠精神得以传承的精神宝藏。   1.珍视工匠、尊敬工匠——中国传统工匠精神所蕴含的职业定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孕育的工匠精神,得以于传统文化十分珍视工匠职业、尊重工匠的勞动。   首先,广泛形成珍爱工匠的文化氛围。在古代社会存在众多职业类型,不同职业在社会中有着不同地位,并形成一定的社会结构。在华夏文明之初,工匠就被认为是社会不可或缺的职业阶层,并且随着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而日益重要。中国古代社会对工匠阶层的重视、珍爱与珍惜,是涵养传统工匠精神的基础性条件。在很早的时候,中国文化中就有四民之说,“古者立国家,百官具,农工皆有职以事上。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夫甲,非人人之所能为也。丘作甲,非正也。”[4]“四民说”指出,一个社会只要具备士、商、农、工这些职业阶层,一个国家就有了立国之本。后来发展到春秋战国,四民的社会地位次序发生变化,演变成“士农工商”,《管子·小匡》记载:“桓公曰:‘定民之居,成民之

文档评论(0)

软件开发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十余年的软件行业耕耘,可承接各类需求

认证主体深圳鼎云文化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G24KH9F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