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刘辰翁词对其词体观的实践
摘要:刘辰翁是南宋著名的词人,既存词丰富,又提出了进步的词体观念:一是豪放词独立于婉约词自成一派,二是牵俗入雅,三是词应寄托深切内涵。《须溪词》体现出词人独特的词体观念,贯彻于词人不同阶段词的创作中,因此刘辰翁在词坛中有独特的地位。
关键词:刘辰翁;词体观;《须溪词》;地位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20)02-0115-04
引言
刘辰翁(1232—1297),字会孟,号须溪,吉州庐陵人,是南宋著名的学者、散文家、词人、诗人。刘辰翁是宋末元初极具影响的学者,一生著述丰富,现存词358首(含补遗)、诗203首,文249篇,且有各种诗文批点,现存三十余种,内容囊括经、史、子、集各个方面。由于年代久远,刘辰翁的许多作品也已经散佚,对于词论只留存下一篇《辛稼轩词序》,它与范开的《稼轩词序》、刘克庄的《稼轩集序》三篇词论被称为宋代辛派词论的代表作,其提出并在《须溪词》中实践了自己的词体观,对后世影响极大。目前,学术界对刘辰翁的词体观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两篇,即毛雨先的《一篇系统研究豪放派的重要词论——评刘辰翁〈辛稼轩词序〉》。从刘辰翁《辛稼轩词序》的文本出发,对苏辛豪放派进行详细的分析,认为刘辰翁的《辛稼轩词序》有许多超过前辈的地方,对后世有极大的影响;单芳的《刘辰翁“特以意高下”的词体观》认为,刘辰翁词论中有对词“别是一家”的反拨,也有雅俗兼容,以意为先,这两点表达出刘辰翁的词体观及创作原则。其他的研究成果主要针对的是刘辰翁的词作。本文论述了刘辰翁的词体观、刘辰翁词论在词作中的体现,以及刘辰翁词作的影响与地位。
一、刘辰翁的词体观
刘辰翁现存诗歌203首、文249篇、词358首,因此可见刘辰翁对于诗、文、词重视的程度一致,而后人对其词作的评价极高。清代词人况周颐的《蕙风词话》中评论须溪词曰:“须溪词,风格遒上似稼轩,情辞跌宕似遗山。有的意笔俱化,纯任天倪,竟能略似坡公。往往独到之处,能以中锋达意,以中声赴节。”[1]况周颐的评点直指须溪词有稼轩和东坡的优点,风格苍劲自然、深婉跌宕,又寄慨遥深。刘辰翁不仅在词作上造诣较高,在词论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一)推崇“苏辛”的豪放词
传统的词论家认为,只有严声律、重情致,将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起来,才符合词的当行本色[2]。如李清照的《词论》,对词在音律、形式上的特点都做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认为词经过百年的发展,有它独特的创作规律和创作方式,“词别是一家”强调词的独立于诗的独特审美要求。
词自唐五代到北宋,都未打破“词为艳科”的藩篱,此后“苏辛”豪放词派的兴起,打破了词的传统规模,开拓了词的新内容。而刘辰翁的《辛稼轩词序》对传统词论有一定的反拨。在《辛稼轩词序》中:
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学语较工拙。然犹未至用经用史,牵雅颂,入郑卫也。自辛稼轩前,用异于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熳,乃知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如悲笳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卮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故词至此亦足矣。然陈同父效之,则与左太冲入群媪,相似亦无面而返。嗟乎!以稼轩为坡公少子,岂不痛快灵杰可爱哉!而愁髻龋齿作折腰步者,阉然笑之[3]952。
刘辰翁认为苏轼的词,“以诗、文为词”,囊括天地奇观,开拓了词的内容,与“群儿雌声学语”“愁髻龋齿作折腰步者”是不同的。在词论中,刘辰翁进一步证明了“苏辛”是和婉约派不同的流派,即“以稼轩为坡公少子,岂不痛快灵杰可爱哉”,与范开提出的“非有意于学坡”是不同的,恰恰相反的是辛弃疾从苏轼的诗词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4]。“苏辛”是一个一脉相承的艺术流派,而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中明确表现出了这一点。
刘辰翁的《辛稼轩词序》中反对“而愁髻龋齿作折腰步者”,可见其审美取向是欣赏东坡、稼轩词的豪放酣畅,尊重豪放词不同于香软柔美的婉约词的存在,这是刘辰翁对苏辛豪放词的推崇。
(二)提高词的言志地位
词在初起时,多被当作言情的诗体加以应用,多局限于男欢女爱的范围,文人词最为明显。北宋继承了这种传统,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它当成一种习惯,创作时便根据抒发的情感、题材内容加以选择,严肃的论道言志作品即是当作诗文来写。若是想要抒发内心要眇之情时,便会选择词这一题材。
南宋时期,词的地位开始发生变化,因国家的灭亡和词坛的风气影响,内容开始由富艳婉丽之作转变为多写亡国之思、思乡之情,词风也转变为慷慨悲凉、凄凉黍离之感、爱国豪放。随着词作的大量衍生,词人开始愈加重视音律的推敲,“深加锤炼,字字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