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方高校多元化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摘要]教师及教师教育专业化是教师发展和教师教育改革的时代趋势。然而,我国地方高校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的固有局限决定了其在专业化教师培养中的弱适应性。为顺应新时代教师教育发展潮流,满足基础教育变革需求,地方高校必须从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课程与教学等人才培养模式的诸要素出发进行系统改革,确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多元化的培养主体、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多元全程化的教学实践体系,以此来推进地方高校教师教育的振兴,为基础教育卓越教师的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协同育人;全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549(2020)05-0029-03
教师专业化和教师教育专业化是未来教师发展和教师教育改革的时代趋势,培养高水平、专业化、创新型优秀师资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然而,面对新方向、新征程、新使命,我国地方高校固有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却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构架不合理、教学方法传统单一、教学实践流于形式等。基于此,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有关方针政策,旨在规范和引导教师教育的发展方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提升教师教育质量为核心,努力培育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1]。”为响应国家政策要求,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地方高校需从实际出发探索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多元化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出台,为地方高校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培养卓越教师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指明了学校发展的方向。地方高校应找准自己的定位,确保培养目标的科学性、适应性、针对性,凸显师范特色,全面提升教师培养质量。
一是加强师德养成教育。教师教育,师德为魂,师德建设是振兴教师教育的必然诉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2]为人师者应将师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自身良好的道德素养锤炼学生的品格、浇灌学生的心灵。师德建设不仅要在学科理论课程中渗透而且要通过实践进一步加強,地方高校应改革创新实践课程体系,开展一系列具有“思想性”“教育性”的实践活动,如组织教师职业理想与师德专题讲座,开设与基础教育优秀教师学习活动、未来优秀教师主题演讲活动,实习生顶岗支教心得交流会等来加强师德建设的目标性与实效性。
二是培养知识、技能、能力兼备的教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核心基础。”[3]地方高校应高度重视师范生的培养质量,致力于培养知识、技能、能力兼备的优秀教师。首先,优秀的教师应用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来武装自己,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应学好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师范生应掌握灵活的授课方法,适用于不同教学情境、不同学生,以实现教学效率最优化。其次,师范生应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主动适应知识更迭,及时了解本专业前沿热点知识,利用多种途径丰富自身知识,更新教育理念,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最后,应培养师范生超强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是以提升农村教育质量为目的,积极实施农村教师专项培养计划。当前农村学校信息技术、美术、科学、通用技术等学科教师极为缺乏,无法实施素质教育和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任职教师整体素质不高、专业化程度偏低、缺乏创新科研意识,无法胜任本职工作。为了填补农村教育发展缺陷,缓解全能型师资匮乏的情况,地方高校应将人才培养定位于为乡村学校培养“有情怀、有信念、有学识、有发展”的高水平教师,培养补充全科教师,为农村学校培养“一专多能”教师,加大农村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和民族地区双语教师的培养力度,加强师范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主动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传承和发扬“大荒地”精神,加深乡土文化认识,树立扎根奉献意识,主动投身于农村教育事业,为农村教育发展做贡献。
二多元主体协同育人体系确立
为建立开放化、高质量、多路径的教师教育体系,需要探索“师范大学主导、地方政府协调、中小学校积极参与”,多元共生、平等互惠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4]该模式旨在打破政府、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隔阂与壁垒,加强多方主体协同合作,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