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氧化硅包覆对纳米多孔金增强荧光特性的调制
摘要:为了减弱金属基底对表面增强荧光的淬灭效应,设计了增强效果更好的荧光增强基底。采用化学生长二氧化硅的方法对纳米多孔金(npg)表面进行修饰,避免荧光分子和npg表面直接接触引起的淬灭效应,在sio2@npg表面分别组装上罗丹明6g(r6g)和辐射中心波长为700nm的量子点(qd700)。通过探测分析荧光光谱,可以得出:二氧化硅包覆的基底可以使表面增强荧光得到显著的增强,并且二氧化硅厚度对荧光强度有调节作用;在基底增强量子点荧光信号的同时,量子点和npg之间还出现非辐射的能量转移现象,二氧化硅的厚度对能量转移同样有调节作用,厚度约为5nm时能量转移现象最显著。本实验为基于荧光能量转移的检测以及设计更好的荧光增强基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纳米多孔金(npg);sio2@npg;量子点;表面增强效应;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中图分类号:0484文献标志码:a
引言
纳米多孔金(nanoporousgold,npg)具有独特的纳米孔道结构及大的比表面积,在物理、化学、生物及光学等领域表现出极大的应用潜力,已成为纳米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npg制作方法简单,可以通过调节腐蚀条件灵活地改变其微观纳米结构,随之其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特性也发生变化,因此npg被用于表面增强拉曼和表面增强荧光等灵敏检测方面。当荧光分子与npg表面直接接触时,由于内部非辐射能量转移的影响,纳米金属结构在增强荧光辐射的同时伴有淬灭效应。通过在npg与荧光分子之间加入一层绝缘或半导体介质层,可在抑制淬灭效应的同时,对吸附其表面的生色团的荧光信号起到放大作用。现有文献中常用的方法是在npg表面组装有机配体或包覆绝缘聚合物,如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本文采用超薄的二氧化硅層作为绝缘隔层,有效减弱了荧光分子和npg直接接触引起的荧光淬灭,同时二氧化硅也大大增加了样品对生物分子的吸附作用。实验中利用硅酸四乙酯(teos)水解过程,在多孔金表面包覆二氧化硅,并通过控制反应时间调控二氧化硅厚度,进而改变荧光分子与npg表面之间的间距。通过在npg和sio2@npg薄膜上组装上罗丹明6g(r6g)染料分子和辐射中心波长为700nm±5nm的量子点(qd700),研究了二氧化硅包覆对多孔金荧光增强特性的影响。
1实验过程
1.1纳米多孔金的制备
npg的制备采用脱合金法。将厚度约为100nm的金银合金ag65au35(原子百分比)固定在聚合物基底上,置于干燥箱中80℃煺火4h。煺火完成后将合金薄膜浸入硝酸溶液(体积分数约为68%)中腐蚀1h,合金中的银原子与酸发生反应融入硝酸,剩余金原子自主构造出尺寸分布均匀、双联通的纳米孔状结构,多孔金的孔径大小可以通过腐蚀时间、环境温度、硝酸体积分数等因素来控制。多孔金薄膜从硝酸中取出后用超纯水清洗多遍,并浸泡若干小时以除去残留的硝酸,取出晾干后置于干燥柜中待下一步使用。
1.2多孔金薄膜上二氧化硅包覆
采用化学生长的方法在npg表面包覆二氧化硅。将制作好的npg薄膜先浸入浓度为0.1mol/l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溶液中,浸泡1h后,用超纯水清洗几遍以除去表面残留的ctab溶液。将40ml浓度为6mmol/l的ctab溶液加入到100ml的烧杯中,再加入20ml乙醇(99.7%),用磁力搅拌搅匀,同时使混合液温度保持在35℃左右。随后向溶液中滴加25ul氨水(25%),将制作好的npg薄膜插入混合溶液中,使其固定悬浮在溶液中并且完全浸入液面下。搅拌5min左右,使溶液均匀并且温度恒定。随后向混合液中逐滴添加50ul正硅酸乙酯(teos)溶液,分5次添加(10ul/次),滴加过程中大力搅拌溶液。溶液添加完成后降低搅拌速度,温和搅拌以保证混合液均匀,同时采用水浴加热使溶液温度稳定在35℃左右。反应过程中分别在5h、10h、15h、20h、25h时各取出一片薄膜,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teos在弱碱性环境下缓慢水解生成二氧化硅,从而使npg表面的二氧化硅厚度逐渐增加。样品从反应液中取出后,先用乙醇溶液浸泡若干分钟,除去多孔金孔道及二氧化硅表面吸附的多余的ctab,然后用去离子水清洗几遍后晾干并放入干燥柜保持干燥。
1.3荧光光谱检测
采用静电吸附的方式将荧光分子组装到sio2@npg表面。首先探测没有组装荧光分子的npg和sio2@npg本身的荧光光谱作为实验参照,然后将制备好的npg及sio2@npg样品置于r6g(10-7mol/l)溶液中,浸泡2h,将r6g分子组装在样品上,清洗几遍晾干后分别检测相应的荧光信号。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