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高中数学课堂——结合一线教学的一点想法.doc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高中数学课堂——结合一线教学的一点想法.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高中数学课堂——结合一线教学的一点想法 二月天,正是春意浓。接连几日聆听了华东师大几位教授的精彩报告,如沐缕缕春风。特别是听到教授们谈“课堂教学的观点”时,自己竟也有了些零星的火花,写出来,即使无法点燃火把,但只要能照亮自己前行的路,亦无怨无悔。 一.数学课堂如何“从做中学”?黄忠敬教授在报告中提及,我们需要“从做中学”的课堂,这与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的观点是一致的;程亮教授也提到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杜威指出,锻炼良好的大脑比在大脑中堆放不能消化的公式和定理有价值的多。作为高中数学教学,这点尤其值得我们认真反思并切实改进。事实上,身边不乏这样的“经验型”老教师,总是乐此不疲的让学生们记忆他在教学生涯中的宝贵规律——一条又一条“自主创新”的衍生结论,表面看似为学生选择了捷径,实则是在违背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又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而要处理这种矛盾,最好的方法还是把握住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度”。只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强化对“重点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的渗透,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明白每个“神奇的规律”背后的支撑,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消化”。在自己参与中易于理解记忆的,可以“记”;不易于印记在脑海的,只要明晓“推理思路”,这便是是长久的,有时甚至是作用一生的。正如日本的数学教育学家米山国藏所说:“在学校学的数学知识,毕业后若没什么机会取用,一两年后,很快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唯有深深铭记在心中的数学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看问题的着眼点等,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生受益”。 二.数学课堂如何“尊重个性发展”?李政涛教授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审辨式思维;杜成宪教授则从实例出发,谈到了中国近代文坛的三次“敢于质疑”的“谢本师”实件。事实上,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相比,当今中国最缺乏的就是审辩式思维的培养。因而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我们教师的目的,不应再是单一的覆盖教学内容,而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试错”机会。具体来说,可以在课堂上提出“想当然的问题”引导学生合理质疑;也可以拿出“标准答案”鼓励学生不盲从“标准”,进行“优化解题方法”训练;甚至可以给出“经典题目”,激励学生对题目进行“二次改造”,通过自己能力实现“再创造”,重塑“经典”。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孔子亦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三.数学课堂如何“成就教师自我”?杜成宪教授谈到,“记问之学,不足为师;但懂得教育教学原理可以为师;懂得教学方法可以为师;懂得自我提高可以为师”。因而,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如果可以持续“保持激情,注重积累,锻炼思维,拓宽视野”,自然能“越而胜己”,蓄积内力,打破“旧理念的束缚”,实现自我蜕变,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细数之,平时注意积淀教育原理和数学专业素养,提炼教学方法和讲授数学的理性思维艺术,形成严谨深刻的数学理论素养,就能够对自己的职业归属感重新审视,对自己的职业使命感重新感知,对自己的职业前景重新规划,对自己遵守的职业道德重新定位。从而伴随学生的成长而成长,让学生的终生成长成就我们自己!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专家们的博学多识,报告里的旁征博引,都将化作我们前行路上的光,指引我们在教育教学研究中不断探索,勇往直前!

文档评论(0)

qing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