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大木偶造型艺术的现代转型.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川北大木偶造型艺术的现代转型   【摘要】传统的川北大木偶戏是我国非常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扎根于人民群众,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渊源,具备独特的艺术造型,以戏剧表演的形式传递出真挚的情感和浓厚的艺术审美的气息。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大木偶传统的表演形式也遇到从未有过的艰难,面临消失泯灭在历史长河中的风险,因此,为了保护这项宝贵非物质文化,将这份艺术一直延续下去,需要对传统的川北大木偶造型进行现代化的变革和转型。本文探讨了川北大木偶的艺术起源和发展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其进行现代转型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川北大木偶;造型艺术;现代转型   【中图分类号】j805【文献标识码】a   木偶是一种古老的艺术表演形式,随着时代变迁开始在舞臺上呈现,它乡土气息浓厚,植根于民间,川北大木偶最早也是在四川比较偏僻的南充地区的农村里的舞台上开始演出的,因此,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基础十分薄弱,在固守传统表演形式的情况下,必然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标准,在众多歌舞、音乐剧等新涌现出的表演的潮流中,它在淘汰消失的边缘徘徊。因此,如何对其大木偶造型艺术进行现代转型、挽救这门古老的艺术,成了急需讨论解决的问题   一、传统川北大木偶的起源   木偶,古代叫傀儡、魁儡子、窟儡子,最初也有木偶戏剧的表演。木偶最早的记载,可以从3000多年前的《列子·汤问》中找到踪迹,其中描写偃师制作的活动木偶宛若真人,竟使周穆王真假难辨。木偶戏表演在唐宋期间开始繁荣,表演形式增多,在全国流行,而且随着木偶的操纵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布袋木偶、铁枝木偶、药发木偶等。元、明、清木偶由城入乡,多种风格、流派形成,川北大木偶也应运而生。   川北木偶就属于杖头木偶的一种。杖头木偶,顾名思义,就是用竹杖或木棒支撑木偶的躯体,表演者一手握住竹杖或木棒,像撑伞一样把木偶举起,另一只手操作木偶上的两根铁签,让木偶比划各种动作。由于川北大木偶几乎和真人一般大小,因而表演者必须借助腰间系着的布袋子,把一根五尺长的直杖插在布袋中作支撑点,以便腾出双手去操纵木偶完成各种动作。鉴于大木偶流传于川北一带,故而得名川北大木偶。   1949年以后,仪陇木偶剧团、南充市木偶剧团相继成立。1999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南充市木偶剧团更名为四川省大木偶剧院。2006年6月10日,川北大木偶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川北大木偶的发展现状   2018年2月25日晚,在平昌冬奥会上两只翩翩起舞的大熊猫,短短八分钟的惊艳亮相,震惊全场,至此这样一个诞生于偏僻小乡村的古老的艺术表演形式开始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对于有300多年历史的川北大木偶来说,这是被人们埋没了近一个世纪的最有力的一次证明,至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虽然国家出资发展赞助相关表演单位,但是收效甚微。四川省大木偶剧院就是其中的一例。   虽然近年来川北大木偶为了赶上时代变化的潮流,开始突破创新,编排表演了新的剧目,比如2005年,大木偶剧院定点在峨眉山开展旅游专场商演,并于2006年创排《峨眉韵》,2010年创排《圣象峨眉》,其中融合了川北大木偶、变脸、茶艺等四川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使其一度成为当地旅游文化的象征。这些都是川北大木偶结合现代化表演技术,打破传统,呈现新时代下大木偶表演形式的典范。   川北大木偶来源于川剧,表演剧目大多沿用川剧的戏剧,缺少自己独特的音乐基础。后来川北大木偶慢慢拓宽戏路,开始融合戏剧、歌舞等形式的表演。大木偶自创的《玉莲花》,沿用新歌剧的手法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立音乐。2014年,自创了大型神话木偶剧《龙门传说》,则使用了音乐剧的音乐,而表演使用了戏剧、话剧、舞蹈等形式的表演。   尽管这些年川北大木偶一直在尽力突破,但是形势却不容乐观。因为其固有的拘泥于传统载体的形式难以改变,与现在灵活多变的市场文化格格不入,导致其缺乏市场竞争力,不能带来经济上的创收。川北大木偶接近真人身高,道具很重。因此,演员需要锻炼练臂力、腿力、台步、声腔,同时也要学川戏“程式套子”,所以,想要培养一个真正的木偶表演喜剧的演员是十分困难的,而且与其它灵巧的舞台表演形式相比,木偶戏剧的表演每次都要提着20多斤中的木偶又唱又跳,一场演出下来要汗流浃背、口干舌燥,很多人受不了这份苦累,纷纷转行。川北大木偶戏剧表演人才出现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现象。   三、川北大木偶的造型艺术存在的问题   (一)造型材质单一   传统的大木偶表演一般都用粗糙笨重的木质材料,虽然结实保存时间长,但是长此以往容易引起观众们的视觉疲劳,缺乏新意,另一方面,笨重的木质也为在台上举着大木偶表演的演员

文档评论(0)

软件开发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十余年的软件行业耕耘,可承接各类需求

认证主体深圳鼎云文化有限公司
IP属地陕西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G24KH9F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