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和群落及生态系统-十年高考题生物分项详解(原卷版).docxVIP

种群和群落及生态系统-十年高考题生物分项详解(原卷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10 种群和群落及生态系统 【2020年】 1.(2020·课标Ⅰ)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土壤小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标志重捕法 B.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则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 C. 土壤小动物的代谢活动会影响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生长 D. 土壤小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2.(2020·课标Ⅱ)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3种植物群落类型:①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淡水环境中),②以赤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海水环境中),③草甸植物群落(生长在陆地环境中)。该三角洲上的植物群落是通过群落演替形成的,演替的顺序是( ) A. ②①③ B ③②① C. ①③② D. ③①② 3.(2020·新课标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和氮循环等过程。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消费者没有参与碳循环的过程 B. 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C. 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D. 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形式循环 4.(2020·山东卷)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约为1.0×106 个时种群增长最快 B. 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C. 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 型增长 D. 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 5.(2020·山东卷)在互花米草入侵地栽种外来植物无瓣海桑,因无瓣海桑生长快,能迅速长成高大植株形成荫藏环境,使互花米草因缺乏光照而减少。与本地植物幼苗相比,无瓣海桑幼苗在荫蔽环境中成活率低,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促进了本地植物群落的恢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互花米草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 B. 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不属于群落演替 C. 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的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 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的过程中,需警惕外来植物潜在的入侵性 6.(2020·天津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甜瓣子是豆瓣酱的重要成分,风味受蚕豆蛋白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影响,也受发酵过程中不同微生物的多种代谢产物影响。其生产工艺如下图所示。 某研究团队对加盐水后的发酵阶段的传统工艺(盐度15%,温度37 ℃,发酵30天)进行了改良,改良后甜瓣子风味得以提升。新工艺参数如下表所示。 时期 时段(天) 盐度(%) 温度(℃) 前期 0~12 6 12 中期 12~16 6 37 后期 16~30 15 37 两种工艺的结果比较见下图。 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新工艺中期活霉菌总数下降由温度升高导致 B. 新工艺后期活细菌总数下降由温度、盐度均升高导致 C. 新工艺中期氨基酸产生速率较前期末加快,是因为温度升高提高了蛋白酶活性 D. 新工艺中甜瓣子风味提升,与前、中期活微生物总数高和氨基酸终产量高均有关 7.(2020·天津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在应用基因工程改变生物遗传特性,进而利用种间关系进行生物防治方面,中国科学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 资料一:人类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致使环境不断恶化。王成树等从黄肥尾蝎中克隆出一种神经毒素基因AalT,将其导入能寄生在许多害虫体内的绿僵菌中,增强绿僵菌致死害虫的效应,可有效控制虫害大规模爆发。 资料二:小麦赤霉病是世界范围内极具毁灭性的农业真菌病害。王宏伟、孔令让等从长穗偃麦草中克隆出抗赤霉病主效基因Fhb7。将Fhb7导入小麦,其表达产物可减轻赤霉菌对小麦的感染,从而避免小麦赤霉病大规模爆发。 资料三:疟疾由受疟原虫感染的雌按蚊通过叮咬在人群中传播。王四宝等从几种微生物中克隆出5种不同抗疟机制的基因,将它们导入按蚊的肠道共生菌AS1中。在按蚊肠道内,AS1工程菌分泌的基因表达产物可杀灭疟原虫。因AS1可在按蚊亲代和子代种群中扩散,所以在含AS1工程菌按蚊的群落中,疟疾传播一般可被阻断。 目的基因是基因工程的关键要素。关于上述资料中涉及的目的基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来源:必须从动物、植物或微生物的基因组文库中直接获取 B. 作用:上述基因表达产物一定影响防治对象的生长或存活 C. 转化:均可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D. 应用:只有将目的基因导入防治对象才能达到生物防治目的 8.(2020·浙江卷)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营养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yxk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