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先秦诸子选读》目录 儒家:孔子《论语》选读 孟子《孟子》选读 荀子 《荀子》 选读 道家:老子《老子》选读 庄子《庄子》选读 墨家:墨子《墨子》选读 法家:韩非子《韩非子》选读 * . 概说 儒家的传统经典六经或六艺:《诗》《书》《礼》《易》《乐》《春秋》 即《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或《周易》),《乐经》,《春秋》 * . 孔子的思想: 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 2.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 3.孔子张扬中庸之道,反对“过”与“不及” * . 《论语》选读 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学者。 孔子的经历:1.开办私学 ; 2.鲁国为官 3.周游列国14年 4.回到鲁国,致力于文献整理、学术研究和教育 * . 《论语》 语录体的散文著作,主要记录孔子的言行,一小部分记载几位弟子的话。 《论语》共20篇 * . 天下有道 丘不与易也 ——《论语》 * . 导入话题: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史记 孔子世家》 高山景行:指一个人的道德高尚 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时期,他想改变这个乱世,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学说,得到社会部分人的支持,也遭到一些人的不解和嘲讽,社会上的人是如何看待孔子的呢? * .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疏通字词句。 2、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几类人对孔子的不同态 度。 3、学习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伟大精神,探究拓展这种精神,积累作文素材。 * . 1.仪封(边境)人请见(xian,引见),曰:“君子(品德高尚的人)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曾)不得见也。”从者见(同上)之。出,曰:“二三子(诸位),何患(担忧)于丧乎?天下之无道(暴虐,没有德政)也久矣,天将以夫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为木铎(铜铃,古代发布政令时,用来召集百姓)。” * . 2、长沮、桀溺耦(两人一起耕地)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渡口,问路)焉。 长沮曰:“夫(那个)执(拿)舆(马车)者为谁?” 子路曰:“为(是)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通“欤”,吗)?” 曰:“是也。” 曰:“是(这,这个人)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 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同上)?” 对曰:“然。” * . 曰:“滔滔(像洪水奔流一样混乱的情形)者,天下皆是也,而(通“尔”)谁以(与谁)易(改变)之?且而(同上)与其从辟(通“避”)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古代碎土的一种农具)而不辍(停止)。 子路行以(省略“之”)告。夫子怃然(怅然若失的样子)曰:“乌兽不可与(省略“之”)同群,吾非斯人(世间众生)之徒(徒党,同一类人)与而谁与(与谁,和谁)?天下有道(天下太平),丘不与易(参与变革)也 * . 3.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怎么)德之(这么)衰!往者不可谏(挽回),来者犹可追(补救)。已而!已而!(罢了,算了)今之从政者殆(危险)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快步走)而辟(通“避”)之,不得与之言。 * . 4、 子路从而后(落在后面),遇丈人(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以杖荷(担,背)蓧(diao,古代一种除草的工具)。子路问曰:“子见夫子(旧时对老师的称呼)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插在地里)其杖而芸(通“耘”,除草)。 子路拱(拱手,两手在胸前相合)而立。 止(使留下来)子路宿,杀鸡为(做)黍而食(si,给 吃)之,见(见,使 拜见)其二子焉。 * . 明日(第二天),子路行以(省略“之”)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通“返”)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使动)其身,而乱大伦(君臣间根本的伦理关系)。君子(品行高尚的人)之仕也,行其义(道术)也。道(道术)之不行,已知之矣。” * . 5、 子路宿于石门(鲁国城门)。晨门(早晨看守城门的人)曰:“奚自(从哪里来)?”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通“欤”)? * . 目标二: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并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这几类人对孔子的态度以及孔子的反应。 * . 1、仪封人:崇敬 2、长沮:嘲讽 桀溺:不屑 孔子“怃然” 3、接舆:婉劝 孔子“下。欲与之言” 4、丈人:不满 孔子:乱大伦 5

文档评论(0)

a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章节测验不包含期末考试,题库具有时效性,请留意文档上传时间;课程会更新,有更新请留言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