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docxVIP

微课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课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微课作为新兴的一种学习资源,其蕴涵的价值很大。本文从微课的前置、中置、后置这三方面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微课;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437(2019)16-0229-02   微课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辅助方式,借助信息技术,对教学有着清晰而明确的问题指向与目标导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1]。它的出现,为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打开了新的视窗。本文阐述了微课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   1微课前置:助新知先学   在深化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翻转课堂”应运而生。简言之,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制作一段本课知识点的微课,学生在课前借助微课展开自主学习,变“以教定学”为“先学后教”,助新知铺垫。如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容积和容积单位》一课的知识点多且碎。微课可以将“什么是容积”“容积单位有升和毫升”等知识点囊括其中,帮助学生实现对课时内容的初步感知,课堂中再对容积单位的换算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和解释。   2微课中置:促目标达成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媒介,兼顾启发性、思考性与趣味性,体现教学的动态思路,对概念教学有很大的辅助作用,以下四个维度,阐述了如何运用微课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2.1展旧知,引新知   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易分散,依托微课创设有趣的情境,增强课堂趣味性的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师在微课中创设制作一条三角形红领巾需要多少布料的情境,对知识点进行回顾,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启迪学生认识到三角形的面积是否也能转化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数学是一门具有逻辑性的学科,创设情境复习旧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在旧知中找到知识的生长点。   2.2展细节,明规范   如在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这一教学过程中,“用天平称出1克”,学生不好直观认识,也很难理解。有的老师会在课堂现场亲自演示给学生看,效果并不理想。原因有二:一是天平太小,教师在讲台的演示学生无法看清;二是数学老师大多不擅长操作天平,顾着演示,忘了解说,动作与语言脱节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甚至手忙脚乱。针对这种情况,插入事先在科学室里录制的“用天平称出1克”的过程,配上了清晰而得当的旁白,能弥补传统手段的客观不足,让学生懂得“用天平测量”的操作要领,让教学细节充分放大,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中清晰地领会规范。   2.3展步骤,懂策略   面对较复杂的学习任务,运用微课能清晰展示步骤,并可通过视频回放、快进等方式,明晰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如《周长》一课中,借助微课说清活动的要求,可以利用直尺、细绳、软尺等工具测量三角形、树叶、课本和圆的周长;测量之后,填写“周长测量汇报单”,在周长的这一栏里把计算过程和结果写出来。测量过程中不是整厘米数的取整厘米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明确导向,将图形与文字结合起来,让学生懂得操作和合作学习的策略,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成为学习的主体。   2.4展过程,破难点   微课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精力高度集中,教师对课时重点、难点,组织探究,破解学生的思维瓶颈。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时间》时,可集中解决两个问题:为什么1时=60分?几时几分如何读写?这样,既与前面的知识《认识钟表》紧密衔接,又适时补白、有力深化,推进了学生对时间概念的建构。对于一些难度较高的习题,教师通过录制“微课解题指导”,给予数学思考之后的补充、完善与归纳。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后,教师可通过播放微课动画展示,针对学生的现场质疑,巧妙跟进,在释疑解惑中夯实认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从讲解、示范中“超脱”出来,集中精力观察学生的反应,并适时穿插追问、导拨,施以“点睛”之教。将抽象的知识内容转化为直观的几何图形,增强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吸收,运用微课能够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形象、简明,帮助学生理解。   3微课后置:让视野开阔   数学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科[3],把微课放在课尾,旨在课时知识的延伸、数学文化的熏染、探究興趣的延续,让学生在掌握课内知识的同时,让视野扩展。在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教学尾声,可播放微课《有趣的数学史》,让学生了解到,古时候,人们根据公鸡打鸣来确定时刻;后来利用太阳照射的影子计时,发明了日晷;人们又发明了铜漏壶,利用滴水计时;近代才有了挂钟、闹钟、钟楼等。对数学文

文档评论(0)

软件开发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深圳鼎云文化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G24KH9F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