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核医学工作中的辐射防护知识.ppt

第二章核医学工作中的辐射防护知识.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节 辐射防护的原则和措施 一、辐射防护的目的 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 限制随机效应的发生率,使之达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总之是使一切具有正当理由的照射保持在可以合理做到的最低水平。 二、辐射防护的原则 实践的正当化 放射防护最优化 个人剂量限值 三、外照射防护措施 经典的外照射防护的三原则 时间(time)防护 距离(distance)防护 屏蔽(shielding)防护 第二章 核医学工作中的辐射防护知识radiation protection 辐射防护(radiation protection) 的目的就是要把放射线对人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只有掌握有关射线对人体影响的知识和防护措施,才能趋利避害,化害为利。 Radiation need not be feared, but it must be respected。 (1)对病人主要是内照射(即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内产生的照射),对医务人员主要是外照射(即放射性核素从人体外发射的射线对人体产生的照射),但管理不当也可产生内照射。 (2)由于放射性药物在体内的特殊分布,病人全身受照剂量小,个别器官、组织受照剂量高。 核医学辐射的特点 第一节 天 然 本 底 辐 射 一. 宇宙射线 星球碰撞、爆炸等形成的微粒在宇宙空间磁场的作用下形成的高能粒子流,其中主要是质子,其次是α粒子和重离子等。 (一)初级宇宙射线 (二)次级宇宙射线 初级宇宙射线从宇宙空间进入大气层后,与空气分子发生核反应形成光子、电子、质子、中子、л介子等射线以及产生3H、14C、7Be、22Na、85Kr等放射性核素,形成对地球的天然辐射。 能量范围宽,强度随海拔高度、纬度的不同而变化。对人体产生外照射。 系列衰变有铀系、锕系和钍系三种,其共同特征: 二. 地球辐射 (一)天然存在的放射性系列衰变 (1)起始衰变的母体核素有可以与地球年龄相比的半衰期。(2)数十次系列衰变直到成为稳定性铅为止衰变产物均是放射性核素,衰变过程中有放射性氡气(222Rn2)产生。(3)最终变成稳定性铅。 地球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有外照射和内照射。 (二)40K、14C等单独存在的天然放射性核素 三. 本底当量时间 表示在临床核医学防护工作中,病人所受的辐射剂量的大小可以用相当于在多长时间(几月或几年)内受的天然本底辐射的剂量。 例如,一般病人在一次普通的核医学显像过程中全身接受的平均辐射剂量约为3.6 mSv ,大约相当于世界上多数地区一年的平均天然本底辐射剂量(1-6 mSv)。 第二节 放射线对人体的影响 一.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效应 (一)确定性效应(determinate effect) 确定性效应是指辐射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所受剂量呈正相关,有明显的阈值,剂量未超过阈值不会发生有害效应。一般是在短期内受较大剂量照射时发生的急性损害。 确定性效应 (二)随机效应(stochastic effects) 随机效应研究的对象是群体,是辐射效应发生的几率(或发病率而非严重程度)与剂量相关的效应,不存在具体的阈值。 二.辐射损伤的化学基础 产生放射生物效应的最根本的原因 1.直接作用:放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导致的生物分子的电离和激发 2.间接作用:电离和激发产生的自由基导致的继发作用。 主要是水自由基对生物分子的损伤作用。 自由基(radicals): 有一个或多个不配对电子而能独立存在的原子或分子,具有极高的不稳定性和化学反应性,存在的时间极其短暂。 ①对核酸分子主要作用于碱基、磷酸二酯键、核糖。 ②通过脂质过氧化作用造成体内包括细胞膜、线粒体膜、溶酶体膜、核膜等生物膜的损伤,使生物膜的能量传递、物质转运、信息识别等功能受到影响。 自由基直接作用于 生物大分子 一定的低剂量对生物生命活动的辐射兴奋效应(hormesis)。 三.低辐射剂量的兴奋效应 曾报告的低辐射剂量兴奋效应: 增进动物的生长与发育 延长寿命 改善幼体存活率 改善伤口愈合 增强对感染的抵抗力 降低致癌机率 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其作用机制方面,有免疫兴奋效应,DNA修复的兴奋效应,诱导自由基和活性氧清除等。 实验研究还证实低剂量辐射兴奋效应发生过程中有相应的基因表达和表达产物蛋白质的合成,这些基因及其表达产物通过上调或下调相应的基因的表达来影响上述过程。 但由于辐射生物效应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低剂量辐射的兴奋效应还有很多急待解决的问题, 与传统的随机效应的理论也相矛盾。

文档评论(0)

151****3101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成都禄星动辰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4MA6368873E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