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腹腔感染诊治指南
诊断
(1)建议对怀疑腹腔感染的病人行CT检查以明确诊断。
(2)建议对怀疑腹腔感染的病人行超声检查以明确诊断。
(3)推荐对怀疑腹腔感染的病人行实验室检查以辅助 诊断。
(4)推荐对怀疑腹腔感染的病人行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检测以辅助诊断。
(5)在不能明确诊断及原发病灶时,可行腹腔镜探查。
诊断
实验室检查是IAI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但是单纯依靠血常规等基本实验室检查的漏诊率远远高于多种检测手段协同运用,此时迫切地需要既经济又快捷且同时具有一定灵敏度与特异度的检查指标来协助诊断该类疾病。 近年来,应用CRP和PCT等生物标记物对IAI进行定量诊断的研究越来越多,且部分研究显示该类研究可早期协助诊断IAI。
抗感染治疗
1.抗感染药物选择
(1)对于轻中度IAI病人,推荐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的单一用药选用莫西沙 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厄他培南,联合用药方案选用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 孢噻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联合硝基咪唑类药物。
(2)重度IAI病人,推荐经验性抗 感染治疗的单一用药选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 等碳青霉烯类药物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用药方案选用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等三代头孢菌素联合硝基咪唑类药物。
抗感染治疗
(3)对于IAI病人,推荐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的单一用药选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药物,联合用药方案选用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等三代头孢菌素联合硝基咪唑类药物。
(4)对于β内酰胺类药物过敏的IAI病人,可选择莫西沙星或环丙沙星联合硝基咪唑类药物的经验性治疗方案。
(5)不推荐替加环素作为腹腔感染的常规经验性治疗方案,但在产生耐 药菌或其他抗生素疗效不佳的情况下,可选择含替加环素的联合用药方案(BPS)。
营养治疗
(1)推荐使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2002 (nutritionalriskscreening2002,NRS2002)或危重病人营养 风险量表(nutritionriskincriticallyill,NUTRIC)评价腹腔 感染病人的营养状况(BPS)。
(2)腹腔感染病人若存在营养 不良风险,推荐使用肠内或肠外营养对其进行营养治疗, 以改善其预后。
(3)对能够进行 胃肠喂养的腹腔感染病人,应考虑在早期(24~72h内)给予 肠内营养治疗;对无法 进行胃肠喂养或胃肠喂养不耐受的腹腔感染病人,应尽早 给予肠外营养治疗;若单纯给 予肠内营养无法达到目标能量供给,可联合肠外营养进行 治疗。
营养治疗
(4)对重度腹腔感染 病人进行肠内营养治疗时,建议初始给予的非蛋白热量为 83.6~104.5kJ/(kg·d)[20~25kcal/(kg·d), 1cal=4.18J],在 病人可耐受前提下逐步恢复至正常需要量(低/中等质量证 据,条件推荐);若无法实施肠内营养,可先给予低热量肠外 营养(≤20kcal/(kg·d)),随后需要根据病人的耐受性,实施 肠内营养并增加肠内营养的量(BPS)。
(5)对轻中度腹腔感 染病人进行肠外营养治疗时,蛋白质给予量建议为1.5g/ (kg·d) (极低质量证据,条件推荐);而对重度病人,蛋白质 给予量建议为1.5~2.0g/(kg·d)。
(6)对需要肠外营养治疗的腹腔感染病人,可使用含 谷氨酰胺的免疫营养制剂。
营养治疗
(7)对需要特殊营养治疗的重症腹腔感染病人,可使用具有抗氧 化作用的维生素(维生素E和C)。
(8)腹腔感染病人进行营养治疗时,推荐常规使用含 鱼油的免疫营养制剂,不推荐 常规使用含精氨酸的免疫营养制剂。
治疗失败
建议将 以下病人归为治疗失败:感染源控制后的24~48h内出现 进行性器官功能障碍,感染源控制后48h或更长时间器官 功能障碍无临床改善,或者如果感染源控制5~7d后仍有 持续性炎症的征象(BPS)。
(1)建议对初始感染源控制措施 后48~72h内呈现恶化或无改善的病人行腹部探查。推荐 对初始感染源控制48~72h后怀疑治疗失败的病人行CT检查,采取经皮抽吸或引流感染性液体(BPS)。
(2)进一步的感染源控制措施推荐采用侵入性最小的手段,既可实现明确的感染源控制,也可充分控制感染,从而解决炎症反应和器官功能障碍(BPS)。
治疗失败
(3)建议在确定感染源控制失败后 的24h内行进一步的感染源控制。建议生理状态不稳定或存在进行性器官功能障碍的病人尽快行感染源控制 (BPS)。
(4)推荐在感染源控制失败的病人中常规行腹腔内容物培养,以便行靶向抗菌治疗(BPS)
治疗失败
感染源控制失败病人最佳的再干预措施包括消毒,引流或清除感染性液体和组织,防止持续污染等。然而,在感染源控制失败的病人中,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