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
为维护医院安全稳定,预防和遏制化学品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 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展开各项工作,结合我院实际情况, 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医院成立化学危险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组 长:
成员:
二、应急响应方案
(一)化学危险品接触处置方案
工作人员发生标本污染、针刺伤等时的应急预案
化学危险品溅洒于皮肤、黏膜表面应立即先用肥皂来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再用清水、自
化学危险品溅入口腔、眼睛等部位时间彻底冲洗。
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长
皮肤针刺伤、切割伤、咬伤等出血性损伤,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部位的血液,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然后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再用%碘伏、75%酒精、%%过氧乙酸、3%双氧水等消毒创面。
工作人员发生化学污染时的应急预案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被污染部位。
立即根据造成污染的化学物质的不同性质用药。
化学危险品灼伤的应急预案碱类灼伤
皮肤 应立即用洗眼器大量水冲洗至碱性物质基本消失为止,再用
1% 2%醋酸或 3%硼酸溶液进一步冲洗。
眼睛 被碱灼伤时应先用洗眼器流水冲洗,再选择适当的中和药物
如 2%—3%硼酸溶液大量冲洗,特别要注意穹窿部要冲洗彻底。酸类灼伤
一般酸灼伤 皮肤被一般酸灼伤后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彻底冲洗后可用 2—5%的碳酸氢钠溶液、淡石灰水或肥皂水进行中和, 切忌未经大量流水彻底冲洗就用碱性药物在皮肤上直接中和,这样会加重皮肤的损伤。
浓硫酸灼伤 皮肤被浓硫酸沾污时切忌先用水冲洗,以免硫酸水合时强烈放热而加重伤势。应先用干抹布吸去浓硫酸,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强酸溅入眼内,用洗眼器冲洗时应拉开上下眼睑,使酸不至于留存眼内和下穹窿中,立即送医院眼科治疗。
标本污染的应急预案
棉质工作服、衣物有明显污染时,可随时用有效氯 500mg/l 的消毒液浸泡 30-60 分钟,然后冲洗干净。
各种表面若被明显污染时,用 1000-2000mg/l 有效氯溶液撒于污染表面,并使消毒液浸过污染表面保持30-60 分钟再擦除。拖把或抹布用后浸于上述消毒液内 1 小时。
(二)化学危险品引发火灾处置预案
灭火的原则是:移去或隔绝燃料的来源,隔绝空气、降低温度。对不同物质引起的火灾,采取不同的扑救方法。
防止火势蔓延,首先切断电源、熄灭所有加热设备;快速移去附近的可燃物; 关闭通风装置,减少空气流通。
立即扑灭火焰、设法隔断空气,使温度下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火势较大时,可用灭火器扑救。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扑救电器、油类和酸类火灾,不能扑救钾、钠、镁、铝等物质火灾,因为这些物质会与二氧化碳发生作用;泡沫灭火器:适用于有机溶剂、油类着火, 不宜扑救电器火灾;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扑灭油类、有机物、遇水燃烧物质的火灾。
四、事故处理及善后
轻伤事故的报告不超过 20 小时,重伤以上重大事故的报告不超过
1 小时(从发现起计算)。
发生事故的次日,应将事故基本事实情况、结果及责任人的处理意见,书面报告应急领导小组,划分事故责任,确定是突发的责任, 人为责任,还是仪器设备、材料、结构和试剂等自身缺陷引起的责任, 等待处理意见。 3.发生事故的负责人在事故后,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在所属单位、部门大力宣传,杜绝再次发生类似事故。 4.立即制定整改措施,尽快恢复日常医疗工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