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会计学;; ;;形象:文艺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
好的艺术形象是审美物象和审美意象的统一,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之间是契合交融的。(情景交融)
不同艺术体裁创造艺术形象的方式有所不同,其中的艺术形象的特征也不相同。(诗文有别)
;诗文有别之形象不同;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李白《劳劳亭》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朱自清《荷塘月色》 ;示例:写人之别,诗重写意,朦胧为主;文重写实,个性为主;散文中形象;散文中形象;示例:说理,诗理藏在意中,文理显于明处。;散文较之诗歌更为具体逼真,与实际生活更贴近。在语言表达上要规范一些。;★不同散文类别中的艺术形象有不同的
表现形式:
①山水游记类散文——具有独特风貌韵味的
山水风物
②人物传记类散文——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
③说理类散文——直观准确的事实论据
④叙事类散文——细致生动的事件
⑤抒情类散文——真挚感人的情感 ;诗文有别之散文类别;诗文有别之散文类别;散文阅读基本方法; ;知人论世:
关键词:南宋 9300
爱国: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关山月》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砥柱河流悟掌日,死前恨不见中原《太息四首其一》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夜泊水村》
爱梅:160多首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卜算子·咏梅》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梅花绝句》
评价:梁启超在《读陆放翁诗》中写道:“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诗中什九从???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课文体裁; ;1、理清作者行舟的线索
过烽火矶→过彭浪矶、小孤山→遂行泛彭蠡口→始见庐山及大孤山→晚抵江州,泊湓浦;2、写山川景物贵在形象鲜明,本文描绘了哪些景物?各自有何特点?作者是如何突出这些形象的?请选取一个景点,结合原文,试从手法、写景角度(观察角度)等方面进行分析。
;烽火矶;小孤山;大孤山; ;第26页/共34页; ;观小孤山图
陆游
其一
江平风不生,镜面渺千里。
轲峨万斛舟,远望一点耳。
大孤江中央,四面峭插水。
小孤特奇丽,丹翠凌云起。
其二
重楼邃殿神之家,
帐中美人粲如花。
游人徙倚栏干处,
俊鹘横江东北去。
咏小孤
陆游
江水东流直下吴,
狂澜倒挽一人无。
世间枉说奇男子,
砥柱还须让小姑。;诗文有别;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苏 轼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 苏诗简洁地写了山色水貌、江阔山小,山势险峻、江水汹涌。轻盈点染,凌空飘飏,给人一种空朦迷离的感觉,并将传说
以浪漫之笔写得煞有其事,启发我们展开
想像的翅膀。 陆文则脚踏实地,从不同角度、多
个侧面,作了细致真实的描写,使我们
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者差异明显,却无高下优劣之分。;1、本文写了很多景点,作者是怎样将各个景点联系在一起的?
2、本文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文本从下列角度分析。
A、写孤石。“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山有万状,石有万种,作者偏偏只写“不附山,杰然特起”之石呢?
B、泊沙夹,游小孤山中古刹,“徙倚久之而归”。作者为什么会“徙倚久之”?
C、作者为何单写“俊鹘抟水禽”,还通过庙祝的口再一次强调呢?其中蕴含了怎样的情感?
D、江水清浊明显,“合处如引绳,不要乱”。作者在文中写江水清浊,隐含什么样的情怀?
3、作者在记述山水景色、胜景事迹的经过中,随时融合抒怀协议同意论,并将相关的外传轶事、古人诗句都信手捏来,还写出郡县沿革、地形防戍等状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阅读苏轼诗《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试从形象角度评鉴与陆游散文的不同。;作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