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伊班膦酸钠注射液提醒您,警惕“静悄悄的流行病”
骨质疏松症初期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因而被称为“寂静的疾病”或“静悄悄的流行病”。但随着病情进展,骨量不断丢失,骨微结构破坏,患者会出现骨痛、脊柱变形,甚至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等后果。
我国50岁以上人群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20.7%,男性为14.4%; 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明显增高,女性尤为突出。50岁以上女性椎体骨折患病率约为15%,50岁以后椎体骨折的患病率随增龄而渐增,80岁以上女性椎体骨折患病率可高达36.6%。髋部骨折是最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折”。发生髋部骨折后1年之内,20%患者会死于各种并发症,约50%患者致残,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基础措施、药物干预和康复治疗。高危人群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加强营养、补充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等骨健康基本补充剂,保证充足的日照及合理、规律的运动以及使用相应药物可以一定程度的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而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而言,通过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质量并显著降低骨折的发生风险。
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主要分为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以及其他机制类药物及传统中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是双膦酸盐类药物,包括伊班膦酸钠、唑来膦酸、阿仑膦酸钠和利塞膦酸钠等。双膦酸盐与骨骼羟基磷灰石的亲和力高,能够特异性结合到骨重建活跃的骨表面,抑制破骨细胞功能、使破骨细胞凋亡,从而抑制骨吸收。不同双膦酸盐抑制骨吸收的效力差别很大。
伊班膦酸钠与唑来膦酸同属于第三代双膦酸盐,治疗有效性大致相同,但由于结构的差异,伊班膦酸钠无论急性期反应、颌骨坏死的风险以及肾脏毒性均低于唑来膦酸,尤其在肾脏毒性方面,伊班膦酸钠对肾脏的影响与安慰剂相似。一项纳入26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研究中对比了注射用唑来膦酸与伊班膦酸钠注射液的安全性(伊班膦酸钠组:140例,唑来膦酸组:122例),研究表明伊班膦酸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唑来膦酸,且不良反应维持时间更短、安全性更高。
伊班膦酸钠临床已广泛用于恶性肿瘤骨转移和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由于其出色的安全性,已被多个骨转移及骨质疏松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推荐。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伊班膦酸钠可显著增加骨质疏松患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降低椎体及非椎体骨折的风险,同时表现良好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9.
两种静脉使用的双膦酸盐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安全性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9.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