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教案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琵琶行并序》教案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琵琶行》教案设计 学习提示 《琵琶行》是一首长篇乐府诗,叙述琵琶女的故事,述说自己的人生道际。 学习时,注意琵琶女与诗人境遇的相通之处,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感慨。重点欣赏诗中音乐描写和景物描写的精妙。 导入新课 “枫叶荻花何处寻?江州城外柳阴阴。开元法曲无人记,一曲琵琶说到今。”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琵琶行(并序)》不仅为我们留下了一段“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知音佳话,更为我们留下了一曲“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的千古绝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曲折的故事中去,聆听琵琶乐音的美妙之音。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人。唐代著名诗人。贞元进士,曾任左拾遗、左赞善大夫。 元和十年因越职奏事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刑部尚书等职。会昌六年(846年)去世。白居易诗文俱佳,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 名字由来 诗歌革新运动,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 发起者 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 主张 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 背景介绍 元和十年(815年),藩镇势力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白居易上奏主张严缉凶手,结果以越职奏事罪被贬为江州司马。贬官和远离京都的寂窦生活,使白居易的精神倍受打击。元和十一年,白居易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时,遇到琵琶女,感慨两人的相似遭遇,创作出了这首著名的《琵琶行》,抒发自己的迁谪之意。 知识支架 【歌行体】歌行体是古代诗歌的体裁之一,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也被看作“乐府诗”其主要特点有:①篇幅可短可长;②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记言、议论、抒感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③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④句式比较灵活,一般是七言为主。 题目解说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歌、行、引、曲、吟等源于乐府,是乐府曲名,后来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从唐人歌行体的风格来看,所谓“行”,是指那些行文自然、可歌可唱的诗篇,其特点是婉转流动纵横多姿。“并序”,般出现在诗文的题目或前言中,“并”有“连”“附”“并且”等含义。“并序”其内容为介绍与诗文密切相关的人、事、物等。 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出现。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琵琶二字中的“珏”意为“二玉相碰,发出悦耳碰击声”,表示这是一种以弹国预劳的方式发声的乐器。演类时坚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卖,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 文化常识 ①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职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并序)》:“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②青衫:黑色单衣。唐代低级文官的服色为青色。后人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③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了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进、迁受、迁除;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整体感知 《琵琶行》是一首歌行体诗歌,全诗以人物为线索,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技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诗人自己无幸被贬的抑郁悲凄之情。这首诗的景物描写营造氛围,情景交融,值得关注;全诗共有三处音乐描写,尤其是第二段,运用大量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惟妙惟肖地模拟曲调的乐声与旋律变化过程,最令人称道。 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从“浔阳江头夜送客”至“犹抱琵琶半遮面”,共14句,写琵琶女出场。前6句为琵琶女出场铺垫,后8句写琵琶女出场。 第二部分: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共24句,写琵琶女的演奏。这一部分分为三个层次:“转轴拨弦三两声”以下八句,为整体介绍;“大弦嘈嘈如急雨”以下十四句为具体演奏过程,实际是在摹写音乐的变化;最后两句为环境描写,烘托演奏效果。 第三部分:从“沉吟放拨插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共24句,写琵琶女自述经历。前面4句为作者的交代,接着转述琵琶女的自述内容,先转述昔日的红极一时的自述,再转述时过境迁、飘零沦落的自述。 第四部分: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最后的“江州司马青衫湿”,共26句,写诗人感慨自己的身世,抒发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之情。 任

文档评论(0)

zhangtb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