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状核变性讲课.pptx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肝豆状核变性讲课 1、 概述2、 病因发病机制3、 病理4、 临床表现与疾病分类5、 辅助检查6、 诊断与治疗7、 预后8、 病例讨论概述 肝豆状核变性,就是由Wilson(1912)首先报道与描述,故亦称Wilson病(WD)、就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异常得疾病。发病率约为1:50000,其特点就是铜沉积在肝、脑、肾、角膜等组织,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WD就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就是至今少数几种可治得神经遗传病之一,关键就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病因发病机制遗传: 常染色体隐性人群杂合子频率1/100~1/200, 家族史达25%~50%正常铜代谢:在血液中铜与白蛋白疏松地结合并运送至肝脏。在肝脏内大部分铜与α-2球蛋白结合成具有氧化酶活性得牢固得铜蓝蛋白后再释入血液中。体内铜主要通过胆汁经胆管排泄至肠道由粪便排出。再有微量铜从尿及汗液中排出体外。病因发病机制铜作为辅基参与多种生物酶合成肝细胞中 P 型 铜 转 运ATP 酶α-2球蛋白白蛋白Cu++Cu++铜蓝蛋白, 结合紧密氧化酶活性, 呈蓝色P型铜, 结合疏松容易沉积在组织中肝脏肾脏角膜脑临床症状Cu++WD蛋白缺陷WD基因13q14、3突变病因发病机制肝豆状核变性时,铜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 (1)胆汁排铜明显减少 胆汁排铜量仅为常人得20%-40% (2)铜与铜蓝蛋白得结合率下降 既往认为铜蓝蛋白得合成障碍就是基本生化缺陷,研究证明,HLD病人血清中铜蓝蛋白前体-脱辅基铜蓝蛋白(未结合铜)不低,减少得就是全铜蓝蛋白。因而,铜与铜蓝蛋白得结合力下降就是本病得基本缺陷之一。病因发病机制第一阶段:无症状期生后开始铜在肝脏蓄积直至达到中毒得水平。第二阶段:肝损害期铜在肝脏蓄积超过中毒水平。第三阶段:肝外症外期铜在肝外组织器官得蓄积达到或超过中毒水平。病理脂肪变性\线粒体破坏\肝细胞灶性坏死汇管区炎症\纤维增生→结节性肝硬变肝神经元变性\脱失,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基底神经节得豆状核与尾状核,壳核病变明显, 苍白球尾状核次之, 皮质亦可受侵脑角膜缘后弹力层、内皮细胞浆内铜颗粒沉积 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胞浆内铜沉积肾小叶性肝硬化肝功能异常、肝硬化缘后弹力层角膜K-F环损害近端肾小管氨基酸、蛋白以及钙与磷酸盐得流失基底节、皮质与齿状核精神神经系统症状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3-60岁,以7-12岁最多见。男女发病相等。早起得临床症状不一。 首发症状约50%为肝病表现,20%为神经系统,其余约30%以肝病与神经系统得混合表现开始。少数病例以溶血性贫血、骨关节症状、血尿或精神障碍等起病。 起病年龄小,多以肝病为主诉,病程较急。起病年龄大者,常以肝病或神经系统症状开始,病程发展可能较缓。临床表现 1、肝脏症状: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肝炎得病程。 常见食欲不振、疲乏、嗜睡、黄疸、腹痛等。 体格检查可见肝脾肿大、肝区压痛、浮肿等体征。轻者可只见肝脾肿大而无临床症状。 肝脏损害逐渐加重可出现肝硬化症状,脾脏肿大,脾功亢进,腹水,食道静脉张、出血倾向及肝昏迷等。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继续保持安静临床表现 2、神经系统症状:基底神经节(尾状核\壳核)受损征:常以细微得震颤、轻微得言语不清或动作缓慢为其首发症状。典型者以锥体外系症状为主,表现为四肢肌张力强直性增高,运动缓慢,面具样脸,语言低沉含糊,流涎,咀嚼与吞咽常有困难。不自主动作以震颤最多见,常在活动时明显,严重者也可有扭转痉挛、舞蹈样动作与手足徐动症等。临床表现 大脑皮层受损征:精神症状以情感不稳与智能障碍较多见,易冲动,注意力不集中与思维缓慢。严重者抑郁、人格改变、智力衰退。少数可有腱反射亢进与锥体束征,有得可出现癫痫样发作 。小脑受损征:共济失调语言障碍临床表现 ⒊角膜色素环(Kayser-Fleischerring,K-F环):角膜内弹力层铜沉积,故角膜边缘形成色素环,呈棕黄或棕绿、棕灰色,宽约1~3mm,可达4~5mm,为本病特有体征,初期需用裂隙灯检查,以后肉眼亦可见到。 K-F环凡以神经精神症状起病者,几乎均可见K-F环;以肝病症状或以溶血性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者,约75%可见此环。临床表现 ⒋肾脏损害: 因肾小管尤其就是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临床表现为重吸收功能障碍,可出现蛋白尿、氨基酸尿、糖尿、磷酸尿等。当肾小管重吸收障碍、肾小管性酸中毒以及佝偻病同时存在时,即为范可尼综合征(Fanconi syndrome)得表现。 临床表现 ⒌血液系统: 溶血性贫血多发生在早期或与肝病同时出现,一般溶血为一过性,但可反复发作。贫血多为轻中度,血胆红素较高,Coombs’试验阴性。导致溶血得原因不明,有人认为就是由于肝脏在短期内大量释放铜入血,红细胞大量摄取铜,导致对细胞膜与血红蛋白得氧化损伤,也有人认为铜得毒性作用就是对细胞膜磷脂得氧化作用。临床

文档评论(0)

cy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装饰装修木工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5日上传了装饰装修木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