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规范.ppt

  1. 1、本文档共8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乙肝防治结语 尽管HBsAg携带率有所下降,成人群体乙型肝炎危害依然严重 目前为止,尚无根治乙型肝炎的特效药物,接种疫苗是控制乙型肝炎的最重要策略 免疫策略亟待覆盖成人群体,以期达到既定目标 接种需要20?g乙肝疫苗 重复接种,不会对受种者产生伤害,可以考虑不筛查接种,以减少乙肝感染标志筛查的负担 卡介苗 卡介苗接种目的 卡介苗接种是用人工的方法,使未受结核菌感染的个体产生一次轻微的、没有临床发病危险的原发感染,从而产生特异性免疫力,减少结核病的发病。 卡介苗接种实施 接种对象 新生儿 出生时未接种的婴儿 ≤4岁未接种卡介苗的儿童 (以接种记录和卡痕为准) 接种前 接种人员穿戴工作服、帽、口罩,不留指甲、不戴首饰、洗手 做好接种宣传,开展接种前的家长告知,签定知情同意书 确认无禁忌症(医生医嘱) 药品器械:75%酒精、无菌干棉球、棉签、1ml一次性注射器 卡介苗的准备:避光保存,严禁冻结 、注意标签、效期、包装等 卡介苗接种实施 接种时 做好“三查七对” 三查:检查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症,检查接种证与接种(簿),检查疫苗、注射器外观与批号、效期 七对:核对受种者姓名、年龄、疫苗种类、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 卡介苗接种实施 卡介苗接种实施 接种方法 方法:严格采用皮内注射法,严禁注入皮下 剂量:卡介苗每支0.5毫升,皮内注射剂量0.1毫升 部位:左上臂三角肌外侧下缘 卡介苗接种实施 接种操作 皮肤消毒:75%酒精(禁用含碘消毒剂)螺旋式 ,≥5cm待干;避开疤痕、炎症、结节等 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筒,针尖斜面及针筒刻度一致向上 针头稍向下压平行刺入绷紧的表皮 固定针头,推进针栓准确推注0.1毫升疫苗 注射处皮内应出现直径6毫米桔皮样隆起小泡 将针头捻转180°退出 卡介苗接种实施 卡介苗接种实施 卡介苗接种实施 卡介苗安全注射 接种前方可打开取出注射器并吸取疫苗 注射前先核对疫苗品种、剂量、批号及有效期,如标签不清、已过效期或安瓿破裂者一律不用 注射前必须摇匀疫苗,如遇不能摇散的颗粒废弃不用 注射过程中防止被针头误伤,防止疫苗溅入眼睛 接种操作时应固定针头,避免针头滑出或刺入皮下 卡介苗安全注射 疫苗开启超过半小时未用完应废弃 注射后将注射器统一回收处置 一人一针一管,使用有批准文号、合格的一次性1毫升注射器及4.5号针头 未接种过卡介苗的儿童,<3月龄可直接补种卡介苗,3月龄-3岁儿童补种卡介苗前,需作结核菌素试验,试验阴性者给予接种 有卡介苗接种史者,无论是否有卡痕,无论PPD试验结果如何,均不再接种卡介苗 提高卡介苗接种成功的要点 疫苗因素 疫苗株的免疫原性 疫苗质量:冷链、避光、效期内尽早接种 接种技术操作 剂量: 卡介苗接种效果与注射剂量呈正相关 接种剂量判别--平均卡痕(5-6mm) 卡介苗接种后不良反应 一般反应 接种后于2周左右,接种部位可出现红肿浸润、化脓,形成小溃疡 一般经过8~12周自行吸收、结痂,留下永久性凹陷疤痕,俗称“卡疤”:不需处理 个别出现淋巴肿大(<10mm)者,可自行消退 脓疱或浅表溃疡:涂1%甲紫(龙胆紫),使其干燥结痂 继发感染可在创面撤布消炎药粉,不要自行排脓或揭痂 BCG的局部反应不能热敷 接种后要注意护理 接种当天,注射部位不要用水洗,保持干燥 出现白色小脓疱期间,洗澡时用干净手帕/消毒纱布包扎局部以免水溅入 不要经常用手去触摸 给新生儿勤剪指甲,勤换内衣,以保持局部清洁,避免其他细菌感染 卡介苗接种后不良反应 异常反应 凡接种局部溃疡直径>10mm或≥12周不愈者,或者腋下淋巴结肿大≥10mm者,甚至出现化脓、破溃者均为接种BCG的局部异常反应;严重罕见的异常反应有BCG骨髓炎和BCG全身播散症。此外,接种BCG后还有过敏性皮疹、过敏性紫癜等报道 接种BCG后的异常反应是极罕见的。2010年全国AEFI监测资料表明,接种BCG的异常反应发生率为36.08/100万,各种异常反应在每100万受种者中的发生率,淋巴结反应为29.86,局部脓肿3.23,过敏性皮疹2.03,BCG全身播散症0.24,过敏性休克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均为0.12,血管性水肿和热性惊厥均0.06 * 中国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 母婴围产期传播是我国乙肝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在我国人群中约35-40%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是由母婴围产期传播引起的 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人群HBV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提示除母婴传播外,还存在水平传播 庄辉,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年5月第25卷第5期:376 发病危险因素监测 成人急性乙肝感染危险因素 家庭成员密接接触传播 母亲(OR= 4.25, 95%CI 1.11至16.22) 除配偶外其他家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974043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