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并序)》 教学设计 2022-2023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归去来兮辞并序)》 教学设计 2022-2023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0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 课例名称 《归去来兮辞并序》 学段学科 高中语文 章节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思想和人生感悟。 难点:把握文章承载的文化观念,从中收到陶冶,汲取智慧,感受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增进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学情分析 学生高一时已经学过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对于陶渊明的诗词语言风格已经有所了解,但对于陶渊明由官场走向田园的心路历程还需在吟咏中加以体会。 教学方法 诵读法、演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语言鉴赏情感脉络知人论世教学流程图 语言鉴赏 情感脉络 知人论世 生命教育知人论世 生命教育 一、课前活动 激趣导入 幸福的人生都是一样的,不幸的人生却各个不同。余秋雨在做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时,辞职转向文化研究,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做辞职演说。陶渊明之于我们今天的意义,不仅仅关乎余秋雨,也关乎我们每一个人。 在那个黑暗、荒芜的时代,陶渊明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一树繁花,一树果实,各个美丽饱满,值得我们的细赏细品。文化上的他,给我们这些后来者长成大树的做了很好示范与引领。 二.授课过程 (一)知人论世 1.电子白板展示:陶渊明的一生 出生于没落的地主家庭,少年时曾怀有“大志济于苍生”的志向。 在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陶侃的积极进取,又特别赞赏外祖孟嘉的冲淡自然。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 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 29岁以前,居家读书。 29岁至41岁:时官时隐 第一次:出为江州祭酒,不久自行解职归家。 第二次(36岁):为荆州刺史桓玄幕僚。 桓玄是个有野心的军阀,陶渊明有所察觉,为避免卷入政治风波,又恰逢母亲去世,于是归隐。后来桓玄叛乱,刘裕平定。 第三次(40岁):先后做过镇州参军刘裕、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参军,时间都不长。41岁那年,担任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即自免去职。(“应束带见之”“不为五斗米折腰”) 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 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 义熙四年,即归隐后第二年,他家乡遭焚,生活陷入极端贫困,但他安贫乐道; 义熙末年,朝廷征他为官,元嘉三年,江州刺史檀道济劝他出山,他守节不仕。这个时期起主导作用的显然是道家思想。 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2.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苏轼评价陶渊明 (二)整体把握诗人情感脉络 作者思有路,循路得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叶圣陶 演读达神 1.听读: 听名家濮存昕深情朗诵《归去来兮辞》,感受诗歌的情感。请学生说说听后有什么感受。 2.师生配合,在多媒体音乐背景下演读全诗。 3.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自由朗读这首诗歌。 (1)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文意,读出自己的体会。 ②旁若无人,放声诵读。 (2)诵读指导: 具体表现在:①音顿疏密对比;②音尾长短对比;③音高抑扬对比;④音量轻重对比;⑤音速徐疾对比。 4.把握诗人情感脉络: 归途(归心似箭)——归家(自得其乐)——归田(欢乐愉悦)——归心(乐天知命) (三)赏析诗歌语言 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 活动一: 1.文本一归途探究任务:小组交流,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拨。 (1)体会本节中诗人的心理状态的变化? 分别用四字加以概括。 (2)鉴赏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思路提示:(1)翻译句子 (2)表现手法 (3)作用(氛围+情感) 2.拓展: 电子白板展示:借助文本一关照自身 (1)吾人之身犹如花园,吾人之心乃照管之园丁。 ——莎士比亚 (2)漱口连心净,吻水百花香。 (3)世间最美的容颜是笑容,不笑是对面孔的浪费,身心是互扣的,痛苦的孩子只能沉重地爬,快乐的孩子才能轻快地飞。 活动二: 1.文本二归家探究任务:小组交流,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拨。 (1)到家后,诗人享受到哪些居家之乐? (2)鉴赏“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表现手法及情感? 补充“容膝”典故 陈仲子者,齐人也,……楚王闻其贤,欲以为相,妻曰:“夫子左琴右书,乐在其中矣!结驷连骑,所安不过容膝,食方丈于前,所甘不过一肉。”于是出谢使者。遂相与逃去,为人灌园。 ——晋·皇甫谧《高士传﹒陈仲子》 (3)鉴赏“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4)思考:本小节中,盛大的欢迎仪式的策划者是谁?哪句写到她的上场? 明确:有酒盈樽 补充:其妻翟氏能安勤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ngtb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