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数学建模] 刹车距离模型
一:实验内容
矩阵的基本操作
矩阵的输入、加、减、乘、除、求逆、求特征值、特征向量、对角化、上三角化、Jordan标准型、合同
变换等
求解线性方程组
齐次线性方程组
非齐次线性方程组
理解左除和右除操作
绘制点和函数曲线
坐标原点、坐标轴刻度的设定
在坐标平面上绘制点
在坐标平面上绘制函数曲线
表达建模结果(以汽车刹车距离的数学模型为例,教材第2.4节)
假设已经建立了带有未知参数的数学模型,并有一些实际数据。根据实际数据估算模型中的参数。然后
将数学模型表达的曲线和实际数据绘制在同一个坐标平面内,并据此对数学模型做出分析。
二:问题分析
1 刹车距离与车速有关;
2 刹车距离由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两部分组成,前者指从司机决定刹车到制动器开始起作用汽车行驶距
离,后者指从制动器开始起作用到汽车完全停止行驶距离。
3 反应距离又反应时间和成酥决定,反应时间取决于司机个人状况和制动系统的灵敏性,对于一般规则
可使反应时间为常数,且在这段时间内车速尚未改变。
4 制动力在一般规则下又可看作是固定的。
三:模型假设
1 刹车距离d等于反应距离d1与制动距离d2之和;
2 反应距离d1与车速v成正比,比例系数为反应时间t1;
3 刹车时间用最大制动力F ,F作的功等于汽车动能的改变,且F与车的质量m成正比。
四:模型建立
由假设2 d1=t1v
由假设3 在F作用行驶距离d2作的功Fd2时车速从v变成0 ,动能的变化为mv^2/2,
如图所示,汽车的刹车距离有反应距离和刹车距离两部分组成,反应距离指的是司机看到需要刹车的情
况到汽车制动器开始起作用汽车行使的距离,刹车距离指的是制动器开始起作用到汽车完全停止的距
离。反应距离有反应时间和车速决定,反应时间取决于司机个人状况(灵敏、机警等)和制动系统的灵
敏性,由于很难对反应时间进行区别,因此,通常认为反应时间为常数,而且在这段时间内车速不不
变。刹车距离与制动作用力、车重、车速以及路面状况等因素有关系。有能量守恒制动力所做的功被汽
车动能的改变所抵消。设计制动器的一个合理原则是,最大制动力大体上与汽车的质量成正比,汽车的
减速度基本上是常数。路面状况可认为是固定的。
二、模型假设
基于以上分析,作出如下假设。
(1) 人的反应时间为一个常数。
(2) 在反应时间内车速不变。
(3) 汽车的减速度基本上是一个常数。
(4) 路面状况是固定的。
(5) 汽车的总刹车距离等于反应距离和刹车距离之和。
(6) 反映距离与车速成正比,比例系数为反应时间。
(7) 刹车时使用最大制动力做的功等于汽车动能的改变,且制动力与车的质量成正比。
符号说明:
(1) t表示反应时间
(2) d表示总刹车距离
(3) 表示反应距离
(4) 表示刹车距离
(5) v 表示速度
(6) F表示制动力
(7) m表示质量
美国的某些司机培训课程中有这样的规则:在正常驾驶条件下车速每增加10英里/小时,后面与前面一辆车
的距离应增加一个车身长度。又云,实现这个规则的一种简便方法是所谓“2秒规则” ,即后车司机从前车
经过某一标志开始默数2秒钟后到达同一标志,而不管车速如何。试判断“2秒规则”与上述规则是否一
致?是否有更好的规则?并建立刹车距离的模型。
解:(1)计算车速10英里/小时2秒钟前进距离说明车速10英里/小时时两规则并不一致。
1.3.1 问题分析
制订这样的规则是为了在后车急刹车情况下不致撞上前车,即要确定汽车的刹车距离。
刹车距离显然与车速有关,先看看汽车在10英里/小时(约16km/h)的车速下2秒钟行驶多
大距离。容易计算这个距离为:10英里/小时×5280英尺/英里×1小时/3600秒×2秒=29.33
英尺(=8.94米),远大于一个车身的平均长度15英尺(=4.6米),所以“2秒准则”与上述
规则并不一样。为判断规则的合理性,需要对刹车距离作较仔细的分析。
刹车距离由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两部分组成,前者指从司机决定刹车到制动器开始起作
用汽车行驶的距离,后者指从制动器开始起作用到汽车完全停止行驶的距离。
反应距离由反应时间和车速决定,反应时间取决于司机个人状况(灵巧、机警、视野等)
和制动系统的灵敏性(从司机脚踏刹车板到制动器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对于一般规则可以视
反应时间为常数,且在这段时间内车速尚未改变。
制动距离与制动器作用力(制动力)、车重、车速以及道路、气候等因素有关,制动器是
一个能量耗散装置,制动力作的功被汽车动能的改变所抵消。设计制动器的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小说《金银岛》书评.pdf
- 小说文案伤感语录80句.pdf
- 小四班奥尔夫教案《旋转木马》.pdf
- 小小科学家《机器人组》模拟试题1(附答案).pdf
- 小学1一6年级必背古诗100首.pdf
- 小学4年级体育教案(下-11)1.技巧:后滚翻4-2 2.跑的游戏:三人牵手合作跑1-1.pdf
- 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7课《多元文化多样魅力》习题.pdf
- 小学二年级母亲节手抄报图片.pdf
- 京东当当暗战“虚拟商品”.pdf
- 京东图书年度市场报告出炉,专业数据深度分析行业态势.pdf
- 4.1 陆地水体及其关系 课件高二上学期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pptx
-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习题集 .pdf
-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22.古诗三首 课件(共50张PPT).pptx
- 青海2024行测笔试真题及答案 .pdf
- 2.1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pptx
- 27.巨人的花园 课件(共58张PPT).pptx
-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5 树和喜鹊 第1课时 课件(共37张PPT).pptx
- 2.1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课件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pptx
- 贵港市平南县2024届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pdf
- 小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