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 67.140.10
CCS X 55
3415
六 安 市 地 方 标 准
DB 3415/T 24—2022
六安瓜片茶 手工炒制加工技术规程
2022 - 09 - 13 发布 2022 - 09 - 13 实施
六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 3415/T 24
DB 3415/T 24—2022
I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六安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提出。
本文件由六安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六安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安徽省六安瓜片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六安市农业科 学研究院、六安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所、六安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敬娟、陈习村、胡玮炜、文洋洋、吴翔、曾雪鸿、韩艾利、闫航滨、郭锐、 方吉男、王昀、夏征宇。
DB 3415/T 24
DB 3415/T 24—2022
PAGE
PAGE 1
六安瓜片茶 手工炒制加工技术规程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手工炒制加工六安瓜片茶的基本要求、加工技术和质量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六安瓜片茶的手工炒制加工。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0375 茶叶贮存
GH/T 1124 茶叶加工术语
GH/T 1077 茶叶加工技术规程
NY/T 781 六安瓜片茶
DB34/T 237 地理标志产品 六安瓜片茶
术语和定义
NY/T 781、GH/T 1124和DB34/T 23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基本要求
加工场所
应符合GH/T 1077的要求。
加工设备
六安瓜片茶手工炒制加工必备的生产设备有:炒锅、扫帚、烘篮、干燥等。
炒茶锅口径 70?cm~90?cm,呈 40°~45°倾斜,用芦苇帚、高粱帚或竹丝帚翻炒杀青或做形,用炭火或竹烘篮进行烘焙干燥。在烘焙过程中,用竹制席摊地。
应使用竹、藤、无异味木材等天然材料和不锈钢、食品级塑料制品的器具和工具。加工设施、器具和工具应清洁干净后使用,并定期消毒杀菌,鲜叶原料或毛茶不宜直接摊放在地面上。
加工人员
上岗前应经过技能培训,掌握手工炒制加工技术和操作技能。
应保持个人卫生,进入加工场地应洗手、更衣、换鞋或穿鞋套,戴上口罩上岗。
加工技术
工艺流程
鲜叶采摘→摊青→生锅→熟锅→毛火→拣剔→小火→摊放→老火→整理。
工艺要求
鲜叶采摘
六安瓜片茶鲜叶应养到新梢“开面”才采摘,其鲜叶为1芽2~3叶、1芽4~5叶。将叶片分成嫩片、 老片和茶梗,分开炒制。原料要保持新鲜,分级摊放,当天加工完成。
摊青
应使用清洁卫生、透气良好的篮、篓、筐进行摊青,厚度4?cm~6?cm,时间宜为4?h~6?h,雨水叶稍 长。摊青后鲜叶水分和青草气适度散发。
生锅
锅底温度200℃~300℃,以鲜叶落锅有噼啪声为宜,投叶量根据锅底温度、鲜叶老嫩程度不同, 投叶量50?g~200?g不等。用芦苇帚、高粱帚或竹丝帚翻炒杀青兼做形。生锅前半段主要起杀青作用,以 翻炒和抛叶为主及时散失叶片水分。生锅后半段以理条为主,使叶片收缩成条。嫩叶炒制时扫把用力要 轻,老叶炒制扫把用力适当加大,炒制约2?min。生锅后及时扫入熟锅继续炒制。
熟锅
与生锅紧邻,锅底温度160℃~200℃,边炒边拍,整理条形。嫩叶提炒轻翻,扫帚放松,以保色保形。老叶扫帚带紧,轻拍成片,炒制约2?min。达到叶片深绿透香,基本定型,形成湿坯。
毛火
湿坯及时“烘毛火”。用竹烘篮和炭火烘焙,薄摊。烘篮顶温度约70℃~90℃,嫩叶薄摊,老叶可稍厚,烘2?min~3?min翻动一次,烘至七八成干。
拣剔
拉完毛火的茶,放置以竹制工具盛茶,专人拣剔形状不规则、色泽不一致的叶片、漂叶或非茶类夹 杂物,达到匀整一致。
小火
小火在毛火后一天进行,烘篮顶温度80℃~100℃,以炭火烘烤,不停地翻摊,直至茶叶显清香, 烘至八九成干。
摊放
小火后茶叶宜采用竹制篮篓或簸箕装茶,摊放3?d~5?d,俗称“回疲”。摊放后茶叶透清香,使茶叶含水量均已分布,有利于拉老火。
老火
又称拉老火,是最后一次烘焙,对形成特殊的色、香、味、形影响极大。老火用通条炭架起,高40?cm~ 50?cm,要求火温高、火势猛,烘蓝顶温度要达到300℃以上。每烘篮投叶10?kg~14?kg,二人抬篮在炭
火上罩烘1.5?s,即抬下翻茶,依次抬上抬下,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51T2941-2022“天府通办”政务服务平台技术规范.docx
- DB51T2942-2022四川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电子证照应用规范.docx
- DB51T2945-2022四川省“法律七进”工作规范.docx
- DB51T2948-2022小曲清香型白酒生产技术规范.docx
- DB51T2950-2022四川省水利工程类对象编码.docx
- DB1307T078-2022 洋葱露地栽培技术规程.docx
- DB1307T106-2022硬果型番茄棚室栽培技术规程.docx
- DB1307T116-2022 结球生菜露地生产技术规程.docx
- DB1307T117-2022 西兰花露地生产技术规程.docx
- DB1307T119-2022 紫甘蓝露地栽培技术规程.docx
- DB3415_T 25-2022六安瓜片茶+机械炒制加工技术规程.docx
- DB3415_T 26-2022霍山红茶种植加工通用技术要求.docx
- DB3415_T 27-2022华山银毫茶加工技术规程.docx
- DB3418_T 016-2022 检验检测机构现场检测服务指南.docx
- DB3418_T 017-2022 检验检测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派遣检测服务规范.docx
- DB3418_T 018-2022 检验检测机构产学研合作服务规范.docx
- DB3418_T 020-2022 检验检测机构服务绩效评价指南.docx
- DB3418_T 021-2022 检验检测机构数据管理和共享规范.docx
- DB3418_T 022-2022 检验检测机构远程检测服务规范.docx
- DB3418_T 023-2022 检验检测机构抽检工作指南.docx
- 检测-校准-不确定度评定-实验室管理顾问 + 关注
-
实名认证服务提供商
一级注册计量师资格证持证人
具备10年以上在计量检测领域的深入研究与实际应用经验,专长于不确定度的精确评估与研究。深谙实验室管理与运行,提供包括但不限于质量体系构建、标准规范制定、检测/校准方法优化等方面的技术咨询。服务还涵盖证书模板的个性化设计、作业指导书的专业编写、实验室不确定度评定、质量控制策略制定、检测方法的有效验证等。同时,针对检测和校准实验室的扩建与能力提升,提供全方位的技术咨询服务,确保实验室在技术和管理上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