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2年农药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农药,是指农业上用于防治病虫害及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剂。按原料来源分,农药可分为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按使用目的来划分,农药可分为作物保护类农药和非作物保护类农药,其中作物保护类农药市场占比约90%,而作物保护类农药按用途又可分为: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和其他农药,主要应用于农作物的保护方面。
什么是农药?
发展历程
平稳发展期(20世纪90S
这一阶段,由于粮食产里已超过国内需求,国家开始致万于衣业的结构调整,国内的农药需求增长速度也有所放慢。
在这段时期内,中国农业发展很快,也带动了农药工业的迅速发展。这—阶段,农药生产企业急剧增加,产能产里提升较快,为满定农的需求、解决粮食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
快速发展期(20世纪80S-9OS中期)
一方面是国家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全面实行去产能,清退淘汰农药行业的落后产能:另一方面受到国家环保政策趋严的景响向,整个行业进入调整阶段。
调整发展阶段(2016年至今)
国家重新重视农业生产,陆续出台多项农业扶持政策;加之近年来,中国种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水果、豆类、油菜、观赏植物和青词料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与大棚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且―年栽培数熟,对新型农药的需求有所增加。
进入21世纪到2015年
农药行业上游龙头企业已开始对产业链进行延伸,逐渐进军原材料生产领域,以规避高额进口原料的成本支出,攫取上游毛利。此外,伴随着上游原料生产企业的重组进程加快以及中国市场参与者技术水平的提高,农药行业上游原材料供应有望朝着专业化和规模化的方向继续发展,逐渐抢夺外资企业在行业内的话语权。
农药行业中游企业原材料大部分依靠进口,主要原因是下游消费终端为保障科研成果,对行业产品的质量稳定性要求较高,因此,中游科研用制备厂商更倾向于选择仪器先进、供应链稳定的进口原材料供应商。企业产品价格主要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由于农药企业的产品毛利较高,原材料价格波动不会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农药行业下游企业市场空间广阔、销售范围广、用户分散、单批数量少、销售单价高等特点。随着全球范围内生物医药行业研究的深入及产业化程度的提升,中国行业产品种类进一步丰富,应用领域持续增加,个性化、高端化的产品将逐渐获得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农村农业部
农村农业部
农村农业部
确保农药利用率提高40%以上;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因地制宣探索回收模式,划分生产企业、经营单位和使用者的回收义务,鼓励使用者自发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引导专亚化统防统治组织开展衣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服务;完善农药登记审批“绿色通道”政策,为生物衣药、高毒衣药替代产品、特色小宗作物用药登记和企业兼并管理创造良好环境。
在生产环节,严格准入条件,优化生产布局,控制新增企业数量,督促相关农药企业按照规定进入化工园区或主业园凶:在农药登记方面,重点开展氟虫腈、莠去津、多菌灵草甘瞬等已登记15年以上的衣药品种周期性评价。
外取得衣药登记或取得进口国(地区)进口许可的产品,符合相应条件的,衣药生产企业可以申请仅限出口衣药登记。
《关于不在我国境内使用的出口农药产品登记的公告》
《2020年种植业工作要点》
《2020年农药管理工作要点》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人口基数大,粮食需求量大,农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根本性、基础性行业。自古以来,我国便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古人素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近年来,我国多次把农业农村及粮食生产问题作为政府的重点工作。农药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广泛用于农业、林业、卫生等领域控制有害生物,为保障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发挥重要作用。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农药产业在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业绿色发展的支撑作用越来越突出。2022年1月29日,农业农村部、发改委等国家机构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在《规划》中明确提到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需要农药稳定供给,并将草甘膦、乙草胺等除草剂列为适度发展的农药产业。未来,随着林草、卫生等领域需求增加,草甘膦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大。
我国批准进行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仅有棉花和木瓜,批准进口转基因品种包括大豆、玉米、油菜、棉花、甜菜等,但进口的转基因品种只能用作加工原料,不允许在国内种植。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力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科技化,对待转基因作物的态度也逐渐向好。较早之前我国就提到,要瞄准生物育种等八大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2020年我国提到,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
在第十届全国媒体转基因报道研修班会议上提到,2021年转基因大豆、玉米产业化试点取得显著成效,生物育种产业化已成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生物育种产业化的应用条件已基本成熟。特别是2022年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