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门人薛侃录》完整版原文全文.pdfVIP

《传习录·门人薛侃录》完整版原文全文.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门人薛侃录》原文 〔1〕侃问: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人安有工夫说闲语,管闲事”?先 生曰: “初学工夫如此用亦好。但要使知 ‘出入无时,莫知其乡’。心之神明, 原是如此。工夫方有着落。若只死死守着,恐于工夫上又发病”。 〔2〕侃问: “专涵养而不务讲求,将认欲作理。则如之何”?先生曰: “人 须是知学讲求,亦只是涵养。不讲求,只是涵养之志不切”。曰:“何谓知学”? 曰:“且道为何而学?学个甚”?曰:“尝闻先生教。学是学存天理。心之本体, 即是天理。体认天理,只要自心地无私意”。曰: “如此则只须克去私意便是。 又愁甚理欲不明”?曰: “正恐这些私意认不真”?曰: “总是志未切。志切, 目视耳听皆在此。安有认不真的道理?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假外求。讲求亦 只是体当自心所见。不成去心外别有个见”。 〔3〕先生问在坐之友,此来工夫何似?一友举虚明意思。先生曰: “此是 说光景”。一友叙今昔异同。先生曰:“此是说效验”。二友惘然。请是。先生 曰: “吾辈今日用功,只是要为善之心真切。此心真切,见善即迁,有过即改, 方是真切工夫。如此则人欲日消,天理日明。若只管求光景,说效验,却是助长 外驰病痛,不是工夫”。 〔4〕朋友观书,多有摘议晦庵者。先生曰: “是有心求异,即不是。吾说 与晦庵时有不同者,为入门下手处有毫厘千里之分。不得不辩。然吾之心与晦庵 之心,未尝异也。若其余文羲解得明当处,如何动得一字”? 〔5〕希渊问: “圣人可学而至。然伯夷伊尹于孔子,才力终不同。其同谓 之圣者安在”?先生曰,“圣人之所以为圣,只是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 犹精金之所以为精,但以其成色足而无铜铅之杂也。人到纯乎天理方是圣。金到 足色方是精。然圣人之才力,亦有大小不同。犹金之分两有轻重。尧舜犹万镒。 文王孔子犹九千镒。禹汤武王犹七八千镒。伯夷伊尹犹四五千镒。才力不同,而 纯乎天理则同。皆可谓之圣人。犹分两虽不同,而足色则同。皆可谓之精金。以 五千镒者而人于万镒之中,其足色同也。以夷尹而厕之尧孔之间。其纯乎天理同 也。盖所以为精金者,在足色,而不在分两。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 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犹一两之金, 此之万镒。分两虽悬绝,而其到足色处,可以无愧。故曰 ‘人皆可以为尧舜’者 以此。学者学圣人,不过是去人欲而存天理耳。犹炼金而求其足色。金之成色, 所争不多,则煅炼之工省,而功易成。成色愈下,则煅炼愈难。人之气质,清浊 粹驳。有中人以上,中人以下。其于道,有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其下者,必须 人一己百,人十己千。及其成功则一。后世不知作圣之本是纯乎天理。却专去知 识才能上求圣人。以为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我须是将圣人许多知识才能, 逐一理会始得。故不务去天理上看工夫。徒弊精竭力。从册子上钻研,名物上考 索,形迹上比拟。知识愈广而人欲愈滋。才力愈多而天理愈蔽。正如见人有万镒 精金,不务煅炼成色,求无愧于彼之精纯。而乃妄希分两,务同彼之万镒。锡铅 铜铁,杂然而投。分两愈增,而成色愈下。既其梢末,无复有金矣”。时曰仁在 傍曰:“先生此喻,足以破世儒支离之惑。大有功于后学”。先生又曰:“吾辈 用力,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 何等简易”? 〔6〕士德问曰: “格物之说,如先生所教,明白简易,人人见得。文公聪 明绝世,于此反有未审。何也”?先生曰:“文公精神气魄大。是他早年合下便 要继往开来。故一向只就考索著述上用功。若先切己自修,自然不暇及此。到得 德盛后,果忧道之不明,如孔子退修六籍,删繁就简,开示来学,亦大段不费甚 考索。文公早岁便着许多书。晚年方悔是倒做了”。士德曰:“晚年之悔,如谓 ‘向来定本之悟’。又谓 ‘虽读得书,何益于吾事’?又谓 ‘此与守书籍,泥言 语,全无交涉’,是他到此方悔从前用功之错,方去切己自修矣”。曰: “然。 此是文公不可及处。他力量大。一悔便转。可惜不久即去世。平日许多错处皆不 及改正”。 〔7〕侃去花间草。因曰: “天地间何善难培,恶难去”?先生曰: “未培 未去耳”。少间曰:“此等看善恶,皆从躯壳起念。便会错”。侃未达。曰:“天 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分?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如欲 用草时,复以草为善矣。此等善恶,皆由汝心好恶所生。故知是错”。曰:“然 则无善无恶乎”?曰:“无善无恶者理之静。有善有恶者气之动。不动于气,即 无善无恶。是谓至善”。曰:“佛氏亦无善无恶。何以异”?曰:

文档评论(0)

186****342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