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门人黄省曾录》原文
〔1〕黄勉之问: “‘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事事要如此否?”先
生曰:“固是事事要如此,须是识得个头脑乃可。义即是良知,晓得良知是个头
脑,方无执着。且如受人馈送,也有今日当受的,他日不当受的。也有今日不当
受的,他日当受的。你若执着了今日当受的,便一切受去。执着了今日不当受的,
便一切不受去。便是适莫。便不是良知的本体。如何唤得做义?”
〔2〕问: “‘思无邪’一言,如何便盖得三百篇之义?”先生曰: “岂特
三百篇?六经只此一言,便可该贯,以至穷古今天下圣贤的话。‘思无邪’一言,
也可该贯。此外便有何说?此是一了百当的功夫。”
〔3〕问道心人心。先生曰: “‘率性之为道’,便是道心。但着些人的意
思在,便是人心。道心本是无声无臭,故曰微。依着人心行去,便有许多不安稳
处,故曰惟危。”
〔4〕问: “‘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愚的人与之语上尚且不进,况不
与之语可乎?”先生曰: “不是圣人终不与语,圣人的心忧不得人人都做圣人;
只是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中人以下的人,便与他说性、说命,他也不
省得,也须慢慢琢磨他起来。”
〔5〕一友问: “读书不记得如何?”先生曰: “只要晓得,如何要记得?
要晓得已是落第二义了,只要明得自家本体。若徒要记得,便不晓得:若徒要晓
得,便明不得自家的本体。”
〔6〕问: “‘逝者如斯’是说自家心性活泼泼地否?”先生曰: “然。须
要时时用致良知的功夫,方才活泼泼地,方才与他川水一般;若须臾间断,便与
天地不相似。此是学问极至处,圣人也只如此。”
〔7〕问志士、仁人章。先生曰: “只为世上人都把生身命子看得太重,不
问当死不当死,定要宛转委曲保全,以此把天理却丢去了,忍心害理,何者不为?
若违了天理,便与禽兽无异,便偷生在世上百千年,也不过做了千百年的禽兽。
学者要于此等处看得明白;比干、龙逢,只为他看得分明,所以能成就得他的仁。”
〔8〕问: “叔孙武叔毁仲尼,大圣人如何犹不免于毁谤?”先生曰: “毁
谤自外来的虽圣人如何免得?人只贵于自修,若自己实实落落是个圣贤,纵然人
都毁他,也说他不着;却若浮云掩日如何损得日的光明。若自己是个象恭色庄、
不坚不介的,纵然没一个人说他,他的恶意终须一日发露。所以孟子说 ‘有求全
之毁,有不虞之誉:’毁誉在外的,安能避得,只要自修何如尔。”
〔9〕刘君亮要在山中静坐。先生曰: “汝若以厌外物之心去求之静,是反
养成一个骄惰之气了;汝若不厌外物,复于静处涵养,却好。”
〔10〕王汝中、省曾侍坐。先生握扇命曰: “你们用扇。”省曾起对日: “不
敢。”先生曰:“圣人之学不是这等捆缚苦楚的。不是装做道学的模样。”汝中
曰:“观仲尼与曾点言志一章略见。”先生曰:“然。以此章观之,圣人何等宽
洪,包含气象。且为师者问志于群弟子,三子皆整顿以对,至于曾点,飘飘然不
看那三子在眼,自去鼓起瑟来,何等狂态:及至言志,又不对师之问目,都是狂
言。设在伊川,或斥骂起来了。圣人乃复称许他,何等气象。圣人教人,不是个
束缚他通做一般,只如狂者便从狂处成就他,狷者便从狷处成就地,人之才气如
何同得。”
〔11〕先生语陆元静曰: “元静少年亦要解五经,志亦好博。但圣人教人,
只怕人不简易,他说的皆是简易之规:以今人好博之心观之,却似圣人教人差
了。”
〔12〕先生曰: “孔子无不知而作;颜子有不善未尝不知:此是圣学真血脉
路。”
〔13〕何廷仁、黄正之、李侯璧、汝中、德洪侍坐。先生顾而言曰: “汝辈
学问不得长进,只是未立志。侯璧起而对曰:“珙亦愿立志。”先生曰:“难说
不立,未是必为圣人之志耳。”对曰“愿立必为圣人之志。”先生曰:“你真有
圣人之志,良知上更无不尽:良知上留得些子别念挂带,便非必为圣人之志矣。”
洪初闻时心若未服,听说到不觉悚汗。
〔14〕先生曰; “良知是造化的精灵,这些精灵,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
从此出,真是与物无对。人若复得他完完全全,无少亏欠,自不觉手舞足蹈,不
知天地间更有何乐可代。”
〔15〕一友静坐有见,驰问先生。答曰: “吾昔居滁时,见诸生多务知解,
口耳异同,无益于得,姑教之静坐;一时窥见光景,颇收近效:久之渐有喜静厌
动,流入枯槁之病,或务为玄解妙觉,动人听闻。故迩来只说 ‘致良知’。良知
明白,随你去静处体悟也好。随你去事上磨练也好,良知本体原是无动无静的:
此便是学问头脑。我这个话头,自滁州到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