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回》原文
心明清净法 棒喝野狐禅
诗曰:
瑶台皎皎一片月,玉宇棱棱千尺冰,
冷淡家风清净理,如斯方不愧为僧。
又曰:
隔花犬吠大和尚,夹岸藤缠小法师,
白昼野狐灯日盛,不知何处可无为?
话说唐半偈与小行者,辞别了唐王,出离长安大国,往西前进。此犹是中华
地界,一路平安。不几日,过了巩州地方,行到一处,天色晚了,见路旁一个小
庵,小行者扶唐半偈下马,就将行李放在马上,牵了进去借宿。这庵儿虽小,却
十分精严富丽。二人将走到佛堂,早有一个少年和尚出来迎问道:“二位老师何
来?”唐半偈忙问讯道:“贫僧奉唐天子敕命,往西天大雷音寺拜见我佛,求取
真解,路过宝方。因天色晚了,不识地名,敢求宝庵借宿一宵,明日早行。”那
和尚道:“我这地方虽犹是唐朝河州卫地方,却因西番哈泌土地辽阔,已不属他
管了。老师既奉天子敕命,乃是天使**师,怎么没有护卫跟随?却教二位师父落
落而来?”唐半偈道:“佛家清净为本,淡薄为宗。怎敢称天使?怎敢劳护卫?”
那僧惊讶道:“老师怎么转如此说。”一面邀入禅堂,施礼分主客坐下。一面分
付备斋,一面就问:“二位老师大号?”唐半偈道:“贫僧法名大颠,蒙唐天子
赐号半偈。这是小徒,俗号小行者。敢问院主法号?”那僧道:“小僧贱号慧音,
乃天花寺点石**师第二辈法孙。”唐半偈因问道: “这等说来,令师祖点石**
师,定是一位有道行、有辩才的善知识了。”慧音道:“家师祖是西域人,道行
辩才一时也说不尽。只法座下的徒子法孙,以 ‘定、静、慧’三字排来,每一字
足有上千。这河州地界城里城外,似小僧这样的庵儿约有千余,无一庵不是他的
下院。”唐半偈道: “为何这等富盛?”慧音道: “不瞒老师说,这哈泌地方,
不论官宦军民,皆好佛法,又最喜听讲经。我这家师祖口舌圆活,讲起那因果报
应来,耸动得男男女女磕头礼拜,以为活佛,无不信心。那钱财米粮就如山水一
般涌塞而来,故如此富盛。”正说完,侍者备上斋来,请他师徒二人用过。慧音
复问道:“老师父方才说,奉天子敕命见我佛求解,不知果是真么?”唐半偈道:
“现有敕书,怎敢打诳语!”慧音道: “若果是真,这是惊天动地的大佛事了,
何不广为播扬,使善信尊崇,为我佛门荣幸?”唐半偈道:“清净无为,佛教之
正也;庄严奢侈,佛教之魔也。贫僧今日奉旨求解,正欲驱魔归正,安敢复为播
扬以益其罪戾。”慧音微哂道:“老师又来取笑了,播扬正是奉佛,怎么转是罪
戾?小僧学微识薄,不敢诘辩。且请安置吧,待明日家师祖再细细请教。”遂送
师徒二人到客房安歇。正是:
至人欲扫魔归正,邪道思依正作魔,
佛法坦然平似水,黑风一阵忽生波。
原来这天花寺的点石法师是个西域人,性极贪淫,专以讲经说法哄骗愚人。
不料,今岁正聚众讲时,忽被孙大圣显形封了,揭不开,没得经讲。一时不知其
故,十分没趣,只推有病下台,约改期再讲。过了许久,只揭经不开,讲解无时,
弄得各寺清冷,布施全无。师徒们正无法奈何,这慧音忽见唐半偈说奉敕到西天
求解,似有缘故,只得连夜报知点石。点石想道:“当今讲解正盛,为何又要求
解?莫非唐朝中有甚变头!明日可请他来见一见,就问他这经揭不开的缘故,或
者他知道些因由。”慧音道:“这个唐半偈,为人一味清净冷落,全不象个和尚。
虽于佛法有功,却于大众无益,若使他苦修得志,我佛门弟子都要饿死矣!老师
祖还要与子孙做主。”点石道:“他既以苦修为宗,我偏以极乐为教。明日等他
来时,可传众子孙一时齐集,都要色相庄严,看他动心不动心!”慧音大喜,传
出法旨,各各整备,然后归庵歇息。正是:
佛原不自佛,魔岂为他魔,
一念微分别,天渊隔已多。
到次日天明,唐半偈与小行者起来,吃了早饭,就收拾行李要走。慧音忙止
住道:“我这河州外卫,虽与唐天子命令不甚相通,却犹是唐朝地界。老师父既
奉天子敕命胜此,家师祖也是佛门一位尊宿,岂可不会一面?”唐半偈道:“会
一面因好,但急于西行,不敢久稽。”慧音道: “家师祖住的天花寺去此不远,
且是顺路,一会即行,也无耽搁。”唐半偈道: “既是顺路就去。”遂不上马,
叫小行者牵着,自同慧音步行。果不多路,不一时到了天花寺前。定睛一看,果
然好一座齐整寺宇。但见:
层层殿宇,一望去金碧辉煌,分不出谁楼谁阁;叠叠阶墀,细看来精光璀璨,
又何知为玉为珠。钟鼓相应,闻不了仙梵经声;土木雕镂,瞻不尽庄容佛相。僧
房曲折,何止千间,真是大丛林;初地周遭,足围数里,可称小佛国。
唐半偈看见十分富丽,便不欲进去。当不得慧音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