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2022年代以来台湾旅美作家笔下的美国形象.docVIP

论2022年代以来台湾旅美作家笔下的美国形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2022年代以来台湾旅美作家笔下的美国形象 在百年旅美华文文学的历史流脉中,台湾旅美作家的奉献功不行没。在中国大陆和美国绝交的几十年时间里,是1950-1970年月的台湾旅美作家,撑起了华文文学创作的顶峰。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大陆旅美的新移民作家光芒绚烂的文学成就,几乎沉没了同时期旅美的台湾华文作家的光线。其实,2022年月旅美的台湾作家在连续发光发热,只是他们少为学界所知。蒋晓云、章缘、吴柳蓓等几位女作家,是新时期旅美的台湾作家中的佼佼者。蒋晓云和章缘在2022年月开头引人注目,但在中国大陆,蒋晓云讨论成果寥寥,章缘讨论尤为罕见。吴柳蓓虽是新秀,但出版的文学作品已有多本。即便如此,却没有大陆学者关注吴柳蓓的文学创作。在此,笔者试从章缘和吴柳蓓文学中的美国形象进展考察,并略谈她们在百年旅美华人文学美国形象建构史上的新奉献。 一、章缘小说中的美国形象 章缘已经著有《更衣室的女人》《大水之夜》《疫》《擦肩而过》《越界》《不伦》等数部长篇小说或小说集。长期旅美的跨文化人生体验,使其文学创作中的美国形象丰盈立体,丰富了百年旅美华人文学建构的美国形象的“艺术长廊”。 首先,章缘建构的文化多元的高傲美国,是作家笔下美国形象的重要维度。美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移民国,融汇了不同的人种、不同的文化,是文化多元的国家。对文化多元的美国形象的书写,常见于旅美华人文学之中。章缘的小说也不例外。章缘例外的地方,是她同时发觉并书写了一个文化多元且高傲的美国形象。长篇小说《疫》《旧爱》以及短篇小说《插队》等都可印证。 《旧爱》随处可见美国多元文化的书写,即便是小小的华盛顿公园,也是多人种聚拢,呈现出多文化景观:黑人男人、中东女人、中国女人,黑人文化、中东文化、朋克文化、中国文化,都是如此不搭边界、又彼此共生共存于华盛顿公园,拼接为美国文化的“边边角角”,成为美国多元文化的组成局部。在《疫》中重要人物谢品熙的眼里,美国“多的是跟她半斤八两来自墨西哥、南欧、印度等地的移民”。移民现象带来世界各国的文化,“移民者”本身就是文化的“携带者”。世界各国的文化和美国文化沟通、融汇,构成美国多元共存的文化态势。但是,不行否认,多元共存的美国文化中,白人文化、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处于文化优势,对南欧移民而来的白人文化和世界其他少数族裔的移民文化、移民者构成“压力”和有意无意的文化卑视。《疫》的仆人公朱荔“从好宝宝到优等生到美国留学”,在美国开业赚钱,人生顺当,却也在美国感觉到了它的高傲。《旧爱》中的舞者茱莉,深感纽约舞台只是将她作为“代币”,增加作品的多元文化性。尼克教授也好,纽约艺术机构也好,都轻慢地对待“东方”。东方文化的存在只是为了撑起“多元文化性和国际性”的“门面”,美国并不能真正地敬重它。短篇小说《插队》中的彼得汪是一位积極追求“同化”却又一再被美国文化奇妙拒绝的中国台湾人。美国文化、西方人,即便在中国上海的土地上,也以“排队论”将春风得意的彼得汪打回“原形”:他就是一个东方人,是没有被“文明化”的中国人。英语文化的高傲于此可见。 其次,章缘所建构的“隐形的天花板”,是百年旅美华人作家笔下的美国新形象。历史上的美国实行过很残酷的排华制度,随着美国的日趋开放,美国境内少数族裔也相应地取得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华人开头发挥肯定的作用。从外表上看,美国社会的自由、民主对全民有效,全民都有时机在美国获得生活、工作和进展的时机。然而,对华人而言,无形的限制和卑视仍旧是存在的。于是,“隐形的天花板”成为章缘笔下的美国新形象。 《一只翠鸟》借雪莉梦境和现实的反差,构成既具反讽又意味深长的故事。在梦境中,雪莉与经理处于公平位置,但在现实生活中,雪莉只得忍受经理不合理的工作要求。梦境和现实的巨大反差,不仅使小说富于反讽意味,也说明了华人在美国的现实逆境。“异国他乡,她像断翅的鸟难上青天。并不全为了她大学学的是历史,即是像A学的是最热门的电脑,也不太可能在白人世界里通行无阻循级而上。”①雪莉的境况并非特例个案,而是旅美华人的普遍境遇和感受。虽然有形的法律卑视取消了,但华人在美国的工作和生活中,照旧不时碰触到那些打不破的“无形的天花板。”短篇小说《生鱼》,富有寓意地以“中国鱼”喻“中国移民”。从一般美国人到美国媒体、美国官方,将他们惊异担心的“中国鱼”视为“科学怪鱼”,将之“妖魔化”,以“中国鱼”会消灭美国生态为籍口,对之实行赶尽杀绝的措施。这篇《生鱼》,也可视为是作家的一种曲笔吧。长篇小说《疫》,将纽约华人社区一群四、五十岁男女在人生转弯处、在“中年之疫”里翻腾煎熬、苦

文档评论(0)

159****257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