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观后感精选10篇.pdf

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观后感精选10篇.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观后感精选 10 篇 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观后感 1 振奋人心的那一刻,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先后进入天 和核心舱,后续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 我国高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神舟七号发射成功,5G 互联网研究与 产业化获得重大突破,我国首条国际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在京津两大 城市间开通,首个中国人基因组序列研究成果发表,北京正负电子对 撞机重大改造工程建设任务圆满完成,曙光 5000A 跻身世界超级计算 机前十。 蛟龙深潜,嫦娥探月。我国科技实力不断进步。重大科技成果持 续涌现,科技创新日趋活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千年梦想,今朝实现。去年 7 月 23 日,天问一号在文昌航天发射 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天问一号 于 2021 年 2 月到达火星,实施火星捕获。2021 年 5 月择机实施降轨, 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软着陆火星表面,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 开展巡视探测等工作,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 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科学探测,实现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 术跨越[5]。深空探测将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 展,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截至 2021 年 2 月 3 日, “天问一号”探测器总飞行里程已超过 4.5 亿公里,距地球约 1.7 亿公里。 我们正站在 “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 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 灿烂的辉煌! 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按计划将在轨驻留 6 个月,在这 6 个月时间, 主要工作是要进一步验证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的关键技术。具体来讲, 就是要和核心舱、天舟二号、天舟三号一起配合进一步验证。 科技强,则国强。自信之路成功,为中国航天点赞。神舟十三号 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强大。 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观后感 2 今天,天宫课堂上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这些航天员们 向我们介绍了自己在太空舱的生活。 叶光富老师给我们表演了怎么在太空舱里转身,他先用右手旋转, 转动身子,再把双手张开,速度就变慢了,如果把手搭在肩膀上,速 度就变快了。他展示完,又向我们介绍了细胞在太空中和地球上伸缩 和运动的区别。最后,王亚平老师给我们制作了一颗用水做成的透明 水球。王亚平老师先用蓝色色素把透明水球染成蓝色,再用泡腾片给 它弄出小气泡。 王亚平老师说:“这些气泡就像一个个人一样”。 通过这堂课,我发现在这太空中有许多好玩的东西,我们的航天 员和祖国真是太伟大了! 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观后感 3 北京时间 10 月 16 日0 时 23 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 二号 F 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神舟十三号 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 叶光富 3 名航天员送入太空。3 名航天员带着全体中国人的期望和祝 福奔向苍穹,前往浩瀚宇宙中的中国太空之家。 发射时间虽然是在凌晨,但“圆满成功”的消息一出,互联网却 是一片欢腾,无数网民守候着这一时刻,为发射成功而心潮澎湃。 按照中国航天永不止步的“惯例”,神舟十三号也将实现多个 “首次”:与核心舱实现径向交会对接;首次在轨驻留 6 个月,这也 是空间站运营期间航天员乘组常态化驻留周期;首次由救援船转入正 式任务船。 此外,相比于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也有很多特别之处,比如 停靠中国空间站之后,届时空间站将实现核心舱、2 艘货运飞船、1 艘载人飞船共 4 个飞行器组合运行;而实施任务的飞船、火箭也均在 发射场直接由应急待命的备份状态转为发射状态。 而且,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之后,将完成空间站任务标准载人飞 船所有功能的全部在轨验证,完全具备支持我国空间站后续建造及运 营需求,也标志着工程由关键技术验证阶段正式转入在轨建造阶段, 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正如网友所说 “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航天”,中国航天总是在不 断超越,一点一点实现技术突破,以越来越快的频率在外太空刷新刻 度。经历了几代人的拼搏奉献,我们今天已经可以自豪地说,中国已 经是全世界宇宙探索的重要“玩家”,而太空也将会有越来越多来自 中国的人类足迹。 抛开技术层面带给我们的震撼,今天中国航天的整体气质也越来 越

文档评论(0)

juecheng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