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的教会.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世纪的教会;教阶体制(hierarchy);教阶制度就是规定天主教神职人员的等级和教务管理的制度,是教会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教会教阶一般分为教皇、大主教、主教、神甫等,在教务方面按照级别逐级对下行使管理权。   天主教会按照等级制度组成的教职体系和教会管理体制。罗马帝国后期参照帝国的官阶体系而形成,后逐步扩展定型于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教阶制的主体由主教、神父和助祭三个品位组成。主教品位又分作教皇、枢机主教(红衣主教)、首主教(即首席主教,一国教会组织之首或首都所在地的主教)、大主教、主教和一般主教等级次。助祭之下还设有一些其他较低品位。教会管理体制则依照这一等级层次,逐级对下行使管理权。罗马教廷把整个西欧的基督教组织及神职人员,按着这一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统统纳入一个巨大而完整的组织体系之中。 ;教皇;罗马教皇在教会最初兴起时,他的地位一般,他只是罗马帝国境内众多主教区中的一个。罗马主教区按照教会的说法是由基督的使徒彼得和保罗建立,又位于罗马帝国首都。由于这些历史原因,罗马主教在中古西欧一开始就享有特殊荣誉和“教皇”这一特别的称号。但教皇是西欧封建教会最高领袖的说法,曾经在很长的时期内只是教皇极力鼓吹的理论,而不是教皇现实地位的写照。九世纪时,教皇利用加洛林国家衰落的机会,逐步树立起对各地主教的领导权,但教皇地位的确立大概要到十一世纪。 ;按照天主教会的传统说法,耶稣基督的第一个门徒彼得乃众门徒之首,他于传教过程中去罗马担任了罗马教会的第一任主教。从此,罗马主教均为伯多禄的继位人,其地位因而也在其他主教之上。 “教皇”的全称为“罗马教区主教、罗马教省都主教、西部宗主教;梵蒂冈君主、教皇”,亦称“宗徒彼得的继位人”、 “基督在世的代表”等。   在天主教会的教阶体制中,教皇享有最高的立法权和司法权,能制定或废除教会法规,指定人员组成教廷,创立教区,任命主教,而且“在伦理和信仰上永无谬误”。在11世纪前,教皇须经世俗君主或意大利贵族遴选或认可。尼古拉二世登基后于1059年决定教皇由枢机主教选??产生,但须得到法兰克王亨利一世及其继位者的认可。直到1179年第三次拉特兰会议和1274年第二次里昂会议两次确认后,才正式规定教皇可单由枢机主教选举产生,不过仍须承认法、西、奥三国君主对候选人具有否决权。20世纪初,庇护十世废除了这种世俗君主的否决权。1914年,本笃十五世遂成为单由枢机主教选为教皇的第一人。教皇当选后任职终身,不受罢免,但可自行辞职。 ;缚刚父汁瘦躁乙蹦拷慰诵演颈窥哉美券枯聚拌鬃骗枪匡今瞥涛你弥罚摇斧中世纪的教会中世纪的教会;枢机主教;大主教;主教;本堂神甫;修道院;西欧最早的修道院出现在5世纪初,系仿效希腊修院而设立,院长对修士没有多大权威。529年,圣本尼狄克(St.Benedict)在那不勒斯的卡西诺山上创立了一所修道院,后又制定修院院规《修士守则》。;《修士守则》(Rule of Saint Benedict) 主要内容是修士要放弃个人财产、绝对服从修院院长和坚持集体隐修生活,但不提倡埃及、叙利亚基督教修士那种过份的禁欲苦修,所强调的是修院的组织性和纪律。修士一律穿黑色衣,每天劳动六小时,读经祈祷八小时,吃的是简单粗糙的食物,但能吃饱。六世纪中叶到十二世纪中叶整整六百年间,西欧众多修院的院规与《修士守则》大同小异。;克吕尼修道院;修会(修道会);中古西欧社会一开始就存在世俗化问题。主教握有大量土地,他在其地产上亦有司法、行政权力,不少教会人士还担任国家官吏,而主教、修道院长等职位往往由国王直接任命。于是许多教会人士等同于一般世俗封建主,不能履行宗教职能。圣职买卖、神职人员结婚、主教死后其后嗣继承、析分教产都十分流行。这些现象激起教会内部一些人士的强烈不满,于是酝酿起了教会的改革——克吕尼运动。;克吕尼运动(Cluniac Movement)  十一世纪,克吕尼派修士中的一些激进分子进入教皇宫廷,推动日益腐败的教会进行改革。他们规定教皇只能由枢机主教选举产生,重申教士不得结婚这一教会纪律,禁止教士以任何方式从世俗人士那里接受教职。他们还主张加强修道院管理,修士须过集体生活,教士不得婚娶,以防止教会被世俗社会腐蚀和侵犯。该运动得到2000多所隐修院的响应。运动后期鼓吹教皇权力至上,主张教皇有权独揽主教任命权,甚至有权废黜世俗君主,从而引起了教皇与世俗君主的长期斗争。;卡诺莎事件;弘拜如欠邯健凋娟冷隐杀沁晨谐脓倡通蕉戳囊糊弹非抒掸橙浦哩仿呕云顺中世纪的教会中世纪的教会;第沟牙媒兄取盏晕银歼楔疗阎拴镍柴挽酚走那遍巴团砖况世当亥恶竟势萧中世纪的教会中世纪的教会;英诺森三世(Pope Innocent III );教会的分裂; 四世纪时,罗马皇帝君士坦丁迁都拜占庭,改名君士坦丁堡,此后逐渐形成东西罗马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

文档评论(0)

小小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小小文档小小文档小小文档小小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