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建筑给排水模块.ppt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2.5雨水利用系统计算 (5)渗透设施进水量 渗透设施进水量不宜大于日雨水设计径流总量,应接下式计算: (6.13) 式中, Fy——渗透设施受纳的集水面积(hm2); F0——渗透设施的直接受水面积(hm2),埋地渗透设施为0; tc——渗透设施产流历时(min); qc——渗透设施产流历时对应的暴雨强度(L/(hm2))。 第六十三页,共六十八页。 6.1.5中水处理工艺及设施 微孔过滤工艺流程: 2.中水处理设施 中水处理工艺中采用设施有格栅、毛发聚集器、隔油池、化粪池、调节池、滤池等,各处理设施作用见表6.7。 第三十一页,共六十八页。 6.1.5中水处理工艺及设施 序号 处理设施 作用 1 格栅 截阻大块的呈悬浮或漂浮状态的污物 2 毛发聚集器 滤掉废水中的毛发 3 隔油池 截流污水中油类物质 4 化粪池 储存并厌氧消化沉入池底的污泥 5 调节池 调节水量平衡 6 沉淀池 沉淀污泥 7 滤池 污泥过滤 8 消毒设施 杀菌消毒 9 生物膜反应器 生物反应去除有机物 表6.7 中水处理设施的作用 第三十二页,共六十八页。 6.1.6 中水处理站设计 1.中水处理站位置 中水处理站位置应根据建筑的总体规划、中水原水的产生、中水用水的位置、环境卫生和管理维护要求等因素确定。 中水处理站是中水原水处理设备比较集中的地方,其任务是完成原水处理使中水水质达到要求并加压输送至建筑内中水管网,满足中水管网所需的水量、水压要求。 中水处理站的位置应有利于建筑中水的利用,原水的处理,以及污泥的处理;有利于中水处理设备的布置和安装,管理控制;有利于中水处理站污水的排放;有利于建筑内外环境的保护。中水处理站还应根据处理工艺以及处理设备情况采取有效的除臭措施、降声降噪和减振措施。 第三十三页,共六十八页。 6.1.6中水处理站设计 中水处理站的隔音降噪及防臭主要措施: (1)中水处理站设置在建筑内部地下室时,必须与主体建筑及相邻房间严密隔开并做建筑隔音处理以防空气传声;转动设备及其与转动设备相连的基座、管道均应做减振处理以防振动。 (2)中水处理中散发的臭气必须妥善处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处理: ①防臭法:对产生臭气的设备加盖、加罩防止散发或收集处理。 ②稀释法:把收集的臭气高空排放,在大气中稀释。 ③化学法:采有水洗、碱洗及氧化除臭。. ④燃烧法:将废气在高温下燃烧除掉臭味。 ⑤吸附法:采用活性炭过滤吸附除臭。 ⑥土壤除臭法:直接覆土或采用土壤除臭装置。 第三十四页,共六十八页。 6.1.6中水处理站设计 2.中水处理工程案例 某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优质杂排水水量为5m3/h,原水水质见表6.8,处理后的水由于冲洗厕所和绿化用途,出水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18920)的排放标准,见表6.8。 序号 项目名称 水质指标 1 色度 50 2 浊度 30 3 BOD 80 4 COD 150 5 氨氮 25 6 PH值 6.5~8.0 表6.8 原水水质指标表 第三十五页,共六十八页。 6.1.7 建筑中水系统安全防护 1.安全防护 (1)中水管道严禁与生活饮用水给水管道连接,即不允许饮用水管道与中水管道直接连接,也不允许通过用水设备和其他装置相连接。 (2)除卫生间外,中水管道不宜安装于墙体和墙面内, 有要求时亦可敷设在管井、吊顶内。 (3)中水管道与生活饮用水给水管道、排水管道平行埋设时,其水平净距不得小于 0.5m;交叉埋设时,中水管道应位于生活饮用水给水管道下面,排水管道的上面,其净距均不得小于0.15m。中水管道与其他专业管道的间距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给水管道要求执行。 (4)中水管道应采用防止误接、误用、误饮的措施。 (5)为保证中水处理系统发生故障或检修时不间断供水,应设有应急补水设施。 (6)中水贮水池应设置溢流管、泄水管不得直接与下水道连接,溢流管和泄水管均应采用间接排水方式,溢流管应设隔网,以防止下水道污染中水水质。 (7)中水池(箱)内的自来水补水管应采取自来水防污染措施,补水管出水口应高于中水贮存池(箱)内溢流水位,其间距不得小于 2.5 倍管径。严禁采用淹没式浮球阀补水。 第三十六页,共六十八页。 6.1.7 建筑中水系统安全防护 中水管道应采取下列防止误接、误用、误饮的措施: (1)中水管道外壁应按有关标准的规定涂色和标志; (2)水池(箱)、阀门、水表及给水栓、取水口均应有明显的“中水”标志; (3)公共场所及绿化的中水取水口应设带锁装置; (4)工程验收时应逐段进行检查,防止误接。 2.控制与管理 为了中水供水系统的安全

文档评论(0)

虾虾教育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有问题请私信!谢谢啦 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与整理,收费仅为整理费用,如有侵权,请私信,立马删除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2026075000021
认证主体重庆皮皮猪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重庆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13MA61PRPQ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