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内卷化现象成因及影响研究.doc

大学生内卷化现象成因及影响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内卷化现象成因及影响研究 摘要: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大学生为争取个人发展形成非理性竞争,社会舆论将其命名为内卷化现象。内卷最初是人类学、经济学领域名词,由于契合社会特征,旧词走红成为了新的社会现象代名词。内卷化的原因具体表现为社会资源有限,对大学生成才评价维度单一,部分媒体和培训机构利用流量经济贩卖焦虑。过度的内卷化使大学生产生了崇尚“躺平”,反对竞争,就业价值观趋于稳定保守,压力过大引发思想焦虑等负面影响。由此给大学生个体、群体乃至社会都造成一定危害,对高校育人工作产生不良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内卷化;非理性竞争;压力 2020年下半年,几张图片刷爆朋友圈,图片中,有的人边骑自行车边看书,有的人在宿舍床上铺满了一摞摞的书,有的人坐在车上抱着电脑写论文……这些名校学霸拼命学习的程度震惊网友,随后,“清华卷王”成为一个网络热梗,被网友广泛使用。“内卷”一词也随之流行,广大网友们甚至在网络上这样打招呼:“今天你‘卷’了吗?”2020年12月4日,“内卷”入选《咬文嚼字》2020年度十大流行语[[1]]。这一现象引爆了互联网,引起了广大大学生群体的共鸣。 有人认为“内卷”是一种内耗,选择从无休止的不良竞争中抽身,不管“内卷”如何疯狂,都坚持自我定位,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做事。有人认为“内卷”是一种竞争动力,不论“卷”不“卷”,竞争总是存在的,积极主动“卷”入,驱使着自我前进,不断克服困难,才能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争取到想要的东西。内卷化的概念流行直接传达出了群体性的社会焦虑[[2]]: 一、内卷的概念演化 (一)“内卷”的本义 “内卷化”概念最早由美国人类学家戈登威泽提出,后经格尔茨演化,再经国内学者黄宗智的改造。1986年,历史社会学家黄宗智在《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提到的概念“involution”被翻译为“内卷”或“内卷化”。尽管后面作者在他的论著中将此概念翻译为“过密化”,然而被大众所接受并广泛流传的仍是“内卷”或“内卷化”。它是指没有发展、不断重复的简单再生产的农业现象,研究者以此来概括中国农业生产、国有企业生产、政治制度,以及学术研究等领域出现的“没有发展的增长”现象。至此,学界形成了对于内卷化定义的共识性理解即“没有发展的增长”,开始逐渐将内卷化概念延伸至更广泛的研究领域当中,以求借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所存在的诸种问题。[[3]] (二)“内卷”如今的含义 内卷并非是一个网络新词,而是一个经典的学术词汇,只是恰巧契合了社会新的发展特征和大众情绪价值需要,才意外走红。“内卷”一词在网络上意外走红后,被用来形容非理性的内部竞争、内部消耗、停滞不前,仅有量变而没有质变的现象。生活的方方面面似乎都可以纳入“内卷”的范畴之中。 以下我们通过一个大学生访谈的案例,可以通俗的了解大学生群体对内卷的看法。 某大学生:在“多本证书好就业”的说法的影响下,身边很多同学从大一就开始积极看书考证。我们专业的要求只是考全国大学英语四级和全国计算机二级,但这两个证书远远无法满足大家,同学们还会努力考全国大学英语六级、普通话二级甲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等各种证。在这样的压力下,即使我觉得有些证书跟我们以后的就业没有关系,而且备考还会占用我们专业课学习的时间,我也不得不走上考证的道路,除了以上说的,我甚至还考了一个救助救护师证。 二、内卷的原因分析 “内卷”的背后:假设有三个人分一个蛋糕,本来每个人工作八个小时就可以获得三分之一个蛋糕。但有个人想吃到更多的蛋糕,就加班了两个小时,老板认为他勤奋努力,就给了他一半的蛋糕。另外两个人心里不乐意,也想吃到更多的蛋糕,就投到了加班的行列中。于是,最后三个人都辛苦地工作了十个小时,但每个人还是只得到三分之一个蛋糕。为什么呢?因为蛋糕只有一个,没有变大,所以内部的恶性竞争并不能增加收益。那么,“内卷”是如何造成的呢? (一)社会资源有限 “内卷”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社会资源有限。竞争者出于抢占资源的目的,就用减少自身福利的方式(比如投入更多的时间)来获取资源,结果造成了全体福利减少,却没有获得更多的资源的后果。比如,在优质岗位有限的条件下,有些大型企业只青睐“985工程”和“211工程”院校的毕业生,可是这些重点高校的招生名额又有限,所以为了抢占有限的名校名额和有限的优质岗位,学生只能加倍努力,考出更高的成绩。还有一个经典案例,当老师布置了一份字数五千字的论文作业时,部分同学想试图通过纯粹增加字数的方式来获取更高的分数。如此一来便形成“踮脚效应”,大家首先考虑的不是论文的质量而是文字的数量,从而将时间投入到无聊的文字堆砌游戏中。[[4]] (二)评价维度单一 我国社会价值衡量尺度缺乏包容性,我国传统职业价值观中对“铁饭碗”的追捧,“以成败论英雄”的功利现象是一直都存在的。这种评价维度是单一的,一定程

文档评论(0)

180****214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