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教案-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docVIP

海洋科学教案-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 宇宙中的地球(TheEarthintheUniverse) 一、银河系、太阳系、地球(MilkyWaygalaxy,solarsystem,earth): 1、宇宙的开始是一个几何点,宇宙大爆炸大约在150亿年前。 2、宇宙中大约有500亿银河系(MilkyWaygalaxy),每个银河系大约有500亿星体,太阳系(solarsystem)处在银河系中。 1)太阳系的组成: 太阳是太阳系内唯一发光的天体,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有9大行星、50多颗卫星、2000多颗小行星、600多颗彗星绕其运行。9大行星由近而远:水(Mercury)、金(Venus)、地(Earth)、火(Mars)、木(Jupiter)、土(Saturn)、天王星(Uranus)、海王星(Neptune)、冥王星(Pluto),按特征分,水、金、地、火物理性质与地球相似,体积小、密度较大、卫星较少、表层为固体、重元素多,称为类地行星;离太阳较远的木、土、天王星、海王星物理性质与木星相似,体积大、密度较大、卫星较多、无固体表面、轻元素(气体元素)较多,称为类木行星。冥王星较远,物理性质尚不清楚。 2)太阳系生成假说 3、目前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星体。 地球的运动(TheMotionofTheEarth) 一、日、地、月(sun,earth,moon)关系: 地球绕太阳转-分四季,月球绕地球转-月相、日食、月食 二、地球公转、自转,(revolution,rotation): 地球自转,月球公转;地--月球公共质心平动,系统绕太阳公转---潮汐运动地球发展史 三、地转偏向力(Coriolisforce): 地球自转-----地转偏向力. 地球概观(SurveyoftheEarth) 一、地球结构(Thestructureoftheearth): 1、圈层结构: 外圈:大气圈(atmosphere)、水圈(hydrosphere)和生物圈(biosphere)(在太阳系中地球的独特性). 内圈:地壳(crust)、地幔(mantle)、地核(core)。地壳平均厚度15km,陆地较厚,平均33km,主要硅铝质(花岗岩);海洋很薄,平均6km,为硅镁质(玄武岩)。 2、形状:等位势面的形状,即全球静止海面的形状。理想的地球形状就是大地水准面的形状。 大地水准面:静止海面及向大陆延伸的假想海面,是陆上高程的起算面。 地球形状为梨型,北凸14m,南凹24m。 尺度:地表5.1亿km2,赤道半径6378km,两极6357km,平均6371。 二、海陆分布(Distributionoflandandwater) 70.8%地表被海水覆盖 1、对庶分布: 南极(SouthPole)为陆,北极(NorthPole)为水;南半球海水连一体,北半球陆地连成一体;南半球水多,北半球陆多;三大洋似伸向大陆的三个大湾,成鼎状分布。 2、海陆分布不均衡: 北半球,陆地占其总面积的67.5%,南半球占32.5%;北半球陆地和海洋比例为60.7%和39.3%,南半球海陆比例为80.9%和19.1%。 构造学说(TectonicsTheories) 一、大陆漂移说(Wegenerstheoryofcontinentaldrift): 1912,德气象学家魏格纳(Wegener)提出。 1、他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结合成统一的联合古陆,或称泛大陆,其周围是围绕泛大陆的全球统一海洋--泛大洋。中生代以后,联合古陆解体、分裂,其碎块--即现代的各大陆块逐渐漂移到今日所处的位置。由于各大陆分离、漂移,逐渐形成了大西洋和印度洋,泛大洋(古太平洋)收缩而成为现今的太平洋。 2、证据:有海岸线形态、地质构造、古气候和古生物地理分布等。但限于当时的认识水平,又缺乏占地表71%的海洋底的地质资料,魏格纳未能合理解决大陆漂移的机制问题,大陆漂移说盛行一时后便衰落下去了。直到50年代,古地磁学研究的进展又使大陆漂移说重新复兴,60年代海底扩张-板块构造学说的创立再赋于大陆漂移说以新的认识。 二、海底扩张说(Thetheoryofseafloorspreading): 60年代初形成的海底扩张说受到下列学术思想的影响:(1)联合古陆(Pangaea)的重建、拼合和越来越多的大陆漂移的其他证据;(2)大洋中脊体系及其中央裂谷带的形成机制与特征;(3)海洋沉积物自大洋中脊轴部向两侧依次变厚的事实;(4)海洋地壳的年轻性;(5)某些大陆边缘沟-弧体系的发现及其突出的地震、火山活动特点;等等。 Hess(1960,1962)和Dietz(1961)几乎同时提出了海底扩张这一概念,以阐明主要与海底生成和消亡过程有关的理论。 1、海底中存在大洋中脊(mid-oceanrid

文档评论(0)

子不语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平安喜乐网络服务,专业制作各类课件,总结,范文等文档,在能力范围内尽量做到有求必应,感谢

认证主体菏泽喜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未知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1726MA7HJ4DL48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