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PAGE 1 -
《品质》中的品质(全文)
《品质》收录于苏教版必修三,这是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短篇小说,写于1911 年。小说讲述的是一个鞋匠为了坚持自己的职业操守而被饿死的故事,以此表现出底层劳动者高尚的劳动道德。 “品质”这个题目不仅概括了文章的内容,而且内涵很丰富。从文本本身来细细探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品质”一词的含义。
一.靴子的品质――结实美观
制作精美、质量上乘是格斯拉制作的靴子的专有品质。格斯拉从不做广告,橱窗里的靴子就能说话。“细长到非语言能形容的地步”“叫人看了舍不得离开”“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这些靴子体现了各种靴子的本质,确实是模范品”“我总觉得,做靴子,特别是做像他所做的靴子,简直是神妙的手艺”……粗制滥造的时髦靴子和铺天盖地的广告,小手工业者要生存,必须顺应潮流:利用广告,追赶时髦,降低质量,粗制滥造。格斯拉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了抗争。他坚持一贯的做人的原则,宁愿饿死也不愿偷工减料,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用生命坚守自己的“靴子理想”,恪守一个普通鞋匠的职业尊严。
三.社会的品质――浮躁功利
小说以机器大工业时代对传统的手工业冲击为背景,工业垄断,机器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传统的手工业既费时又费力,
小作坊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还有很多像格斯拉先生一样的传统
手工业者也面临着失业的窘境。工业革命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经济的发展,物质的丰富,人心变 得日益浮躁。大公司为了追求利益,在成本和效率上下功夫。“人们好像不需要结实的靴子了”,为了时尚,人们把质量放在了次要的地位。格斯拉坚守传统手工业时代的品质,他认为靴子经久耐穿是第一位,但顾客也许是喜新厌旧的。时代变了,人们的观念也变了,格斯拉的最好结局就是在坚守中走向死亡。
四.XX 的品质――道德良知
高尔斯华绥的《品质》如同一个高明的乐师演奏一曲心理奏鸣曲,短短的几页就打动了读者。他借“我”的口吻,表达了对 格斯拉的同情和理解,体现了悲天悯人的文人情怀。作家的心灵应该是敏锐的、充满感性的,会以一个真诚和关爱之心去看待世事万物。高尔斯华绥出生于英国一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伦敦著名律师,自己也取得律师资格。后放弃法律,专门从事写作。1932 年,高尔斯华绥“为其描述的卓越艺术――这种艺术在《福尔赛世家》中达到高峰”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生来口含银匙”的作家越过世俗的等级观念,表达了对社会底层劳动者的同情。文品亦如人品,只有心中有爱的作家写出的作品才能让读者灌满深深地感动。
当然,作家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对民族文化和文明的传承。 高尔斯华绥对格斯拉的态度绝不只是同情和赞美。每个时代的变
化中都会有格斯拉,他只是时代变迁中人物的一个缩影。在某些
时刻,我们社会物质文明进步了,但精神文明却不能同步。当品质不再存在的时候,消失的不仅仅是像格斯拉这样的高超手艺, 更是一种情操和精神。文章正是对现代文明的反思,对这些失落掉的优秀品质的呼唤。
五.文章的品质――文质兼美
一篇优秀的小说不仅仅在其思想上深刻,篇章结构安排上也有 XX 匠心独运的地方。从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来看,
《品质》无论从哪一个角度你都能解读出格斯拉光芒。
从情节来看,写了“我”和格斯拉的七次见面,各有侧重, 丰富了情节和人物内涵。
从人物来看,五次对格斯拉眼睛做了重点的描述,从老人的 眼睛里,我们看到了他的理想和坚守。
从环境来看,店铺的四次变化解读了人物性格及命运的变化。 文本的解读具有多元性、个性化、开放性等特点。教师只有
在深度和高度上完全吃透文本,才能胸有成竹,为教学的下一环 节提供良好的基础。
吴艳辉,语文教师,现居连云港。本文编校:王 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