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痰 饮第一页,共四十六页。
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篇学习的重点是:痰饮的概念、病因、病位、病性、病机关键、病机转化规律、辨证要点、治疗原则。要求: 1.掌握痰饮的概念、病性、分类,以及各证候之主症、治法和方药。 2.熟悉饮证的诊断、辨证要点、治疗原则。 3.了解饮证的西医学范畴、相关检查、鉴别诊断、转归预后和临证要点。 第二页,共四十六页。
概 述 (一)概念 痰饮是指三焦气化失常,水液在体内运化输布失常,停积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 痰,古通“淡”,是指水一类的可以“淡荡流动”的物质。饮也是指水液,作为致病因素,则是指病理性质的液体。为此,古代所称的“淡饮”、“流饮”,实均指痰饮而言。 第三页,共四十六页。
概 述(二)源流内难经的认识 《内经》无“痰”之证,而有“饮”、“饮积”之说。如《素问·经脉别论》曰:“饮人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论述了正常的水液代谢。《伤寒杂病论》的论述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始有“痰饮”名称,并立专篇加以论述,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痰饮包括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四类,是诸饮的总称。其中狭义的痰饮,则是指饮停胃肠之证。该篇提出“用温药和之”的治疗原则,至今仍为临床遵循。 第四页,共四十六页。
概 述隋唐至金元各家 随唐及金元各家有痰证、饮证之分,逐渐发展了痰的病理学说,提出“百病兼痰”的论点,对临床实践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价值。 孙思邈《千金方·痰饮第六》有五饮之说:“夫五饮者,由饮酒后及伤寒饮冷水过多所致。”立论悉本仲景,而治法方药则颇有发明,如治胸中痰游,用吐法以祛其邪;治“游饮停结,满闷目暗”,用中军侯黑丸(芫花、巴豆、杏仁、桂心、桔梗)以温下。第五页,共四十六页。
概 述 严用和提出“气滞”可以生痰饮。如《济生方·痰饮论治》中说:“人之气道,贵乎顺,顺则津液流通,决无痰饮之患,调摄失宜,气道闭塞,水饮停膈。”从气与水的关系来论述本病的病机,明确阐明了气滞津凝则生痰饮,甚为精辟。 杨仁斋所著《仁斋直指方》首先将饮与痰的概念作了明确的区分,提出饮清稀而痰稠浊。清代叶天士总结前人治疗痰饮病的经验,重视脾、肾,提出了“外饮治脾,内饮治肾”的大法。第六页,共四十六页。
概 述 (三)范围 四饮的临床表现多端,与西医学中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渗出性胸膜炎、慢性胃炎、心力衰竭、肾炎水肿等均有较密切联系。本节讨论以《金匮要略》痰饮病内容为主。第七页,共四十六页。
病因病机 经典论述: “饮人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牌,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素问·经脉别论》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素问·灵兰秘典沦》 “痰饮者,肺肾之病也,而源于土湿。肺肾为痰饮之标,脾胃为痰饮之本。盖肺主藏气,肺气清降则化水;肾主藏水,水温升则化气;阳衰土湿则肺气壅滞不能化水;肾气凝瘀不能化气,气不化水则郁蒸于上而为痰,水不化气则停聚于下而为饮。” 《四圣心源·痰饮》第八页,共四十六页。
病因病机 一、病因 寒湿侵渍中阳受困饮食不节伤及脾阳 劳欲久病脾肾阳虚 肺不布津脾失健运肾失蒸化水液停聚不化第九页,共四十六页。
病因病机二、病机1、 三焦气化失宣是形成痰饮的主要病机。 三焦失通失宣,阳虚水液不运,必致水饮停积为患。 2、肺、脾、肾功能失调,水液代谢失司是痰饮形成的基础。 三脏之中,脾运失司,首当其冲。中阳素虚,脏气不足,实是发病的内在病理基础。 本病的病理性质,则总属阳虚阴盛,输化失调,因虚致实,水饮停积为患。 饮邪具有流动之性,饮留胃肠,则为痰饮;饮流胁下,则为悬饮;饮流肢体,则为溢饮;聚于胸肺,则为支饮。 第十页,共四十六页。
诊断 一、诊断依据应根据四饮的不同临床特征确定诊断。 1.痰饮 心下满闷,呕吐清水痰涎,胃肠沥沥有声,形体昔肥今瘦,属饮停胃肠。 2.悬饮 胸胁饱满,咳唾引痛,喘促不能平卧,或有肺痨病史,属饮流胁下。 3.溢饮 身体疼痛而沉重,甚则肢体浮肿,当汗出而不汗出,或伴咳喘,属饮溢肢体。 4.支饮 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平卧,其形如肿,属饮邪支撑胸肺。第十一页,共四十六页。
诊断《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 问日: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日: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问日:四饮何以为异?师日: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胁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JTG-T-5190-2019农村公路养护技术规范.docx VIP
- 2020 ACLS-PC-SA课前自我测试试题及答案.doc
- 房产勘察与带看.ppt VIP
- 学习小窍门教案 .pdf VIP
- PLA 检测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版)(第2019007期)-河北省医疗气功医院.pdf VIP
- 公司法修订背景下禁止财务资助规则的构建与完善.docx VIP
- 农光互补发电项目开发政策梳理.docx
-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检修(高职)全套教学课件.pptx
- 2024-2025年《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考试题库测试题目竞赛试卷2份(有答案).pdf VIP
- ATV630_650变频器编程手册.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