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 页, 共 NUMPAGES 页
2022年江西抚州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学生用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来源】 2022年江西抚州高三一模第1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稻作农业从起源到形成历经数千年之久:新石器时代初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古代人类开始定居并耕种稻,标志着稻作农耕的出现;良渚文化时期,稻作农耕生产取代采集狩猎活动成为社会经济主体,标志着稻作农业社会正式形成。
稻作农业的孕育阶段,发生在距今1万年前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古代先民在通过采集狩猎开拓更多食物来源的同时,开始尝试耕种稻,并由此出现了相应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以及与耕作行为相适应的定居或半定居生活。距今8000年前后是稻作农业起源过程中的关键阶段。目前考古发现的属于这一阶段的相关遗址,如湖南的彭头山遗址,浙江的跨湖桥遗址、河南的贾湖遗址等。在这些遗址都出土了一定数量的水稻遗存。值得指出的是,这些遗址都出土了野生的动物遗骸和植物遗存。例如在贾湖遗址发现了数不胜数的鱼骨,以及鹿、牛、兔等野生动物遗骸,还发现了菱角、莲藕、栎果等可食用野生植物遗存。量化分析显示,与采集获得的野生食物资源相比,出土的水稻遗存并不具备明显优势。换句话说,当时的社会经济主体仍然是采集渔猎,水稻种植仅仅是辅助性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处在稻作农业社会形成过程中的早期阶段。
距今7000至6000年间仍处在采集狩猎向稻作农业的演变过程中。属于这个阶段的考古遗址数量较多,其中以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和田螺山遗址最具代表性。河姆渡和田螺山遗址的考古发掘中都出土了异常丰富的植物遗存,包括数量惊人的水稻遗存,也包括大量可食用的野生植物,如菱角、莲子、栎果等。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田螺山遗址几个储藏坑内集中出土的栎果。栎果脱除工艺复杂,口感差,不易消化,人类如果能够收获足够的稻谷,就没有必要采集栎果为食。大量可食用野生植物遗存,特别是栎果储藏坑的发现说明:虽然稻作农业生产在河姆渡和田螺山遗址古代先民的生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收获的稻谷不足以养活村落居民,仍然需要通过采集获取野生植物资源。
直到距今5000年前后,稻作农业终于取代采集狩猎成为社会经济主体。考古发现显示,在良渚文化时期,长江下游地区曾发生了一次人口大幅增长。在人类发展史中,人口增长速度受到基本生活资料增长速度的制约,如果在某个历史发展阶段,一个特定区域内的人口突然大幅增长,一般都与基本生活资料获取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密切相关。所以,良渚文化时期人口增长的现象应与稻作农业社会的建立具有一定因果关系,只有依靠相对发达的稻作农业生产,才能维持在相对狭小区域内聚集的大量人口的生存。考古还发现了一座宏伟的良渚古城。说明当时能够常年征调大量劳动力从事与基本生活资料生产无关的建筑劳役。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良渚文化时期的稻作农业生产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仅需要部分成员从事稻作农耕就可以为全社会提供充足的粮食。中国稻作农业历经数千年演变,逐步形成了特有的稻作农业体系,以及与之相应的社会结构,思想观念和文化传统。因而,从中国古代稻作农业起源的过程可以看出,农业起源与文明起源是一脉相承的。
(摘编自赵志军《农业起源与文明起源一脉相承》)
【小题1】下列关干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2、【来源】 2022年江西抚州高三一模第2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0年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正在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付诸行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中国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图1 2011—2020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图2 2011—2020年中国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例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
材料二:
偌大的屋顶平台没有闲置,而是安装了一块块太阳能光伏板。走进位于浙江温州的正泰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园,能看到不少这样的科技应用新场景,让人近距离感受工业与能源互联网领域绿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2年江苏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南京市、盐城市)-学生用卷.doc
- 2022年江苏高三三模语文试卷(新高考综合模拟三)-学生用卷.doc
- 2022年江苏高三上学期高考模拟语文试卷(百校 第一次联考)-学生用卷.doc
- 2022年江苏连云港赣榆区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高考模拟语文试卷-学生用卷.doc
- 2022年江苏南京高考模拟语文试卷(一)-学生用卷.doc
- 2022年江苏南京高三上学期高考模拟语文试卷(学情调研)-学生用卷.doc
- 2022年江苏南京鼓楼区金陵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学生用卷.doc
- 2022年江苏南通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学生用卷.doc
- 2022年江苏南通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卷(南通名校高考原创卷)-学生用卷.doc
- 2022年江苏南通高三一模语文试卷(上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学生用卷.doc
- 2022年江西抚州金溪县高考模拟语文试卷-学生用卷.doc
- 2022年江西赣州高三一模语文试卷(摸底检测)-学生用卷.doc
- 2022年江西高三上学期高考模拟语文试卷(五市九校协作体 第一次月考)-学生用卷.doc
- 2022年江西上饶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学生用卷 (1).doc
- 2022年江西上饶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学生用卷.doc
- 2022年辽宁抚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学生用卷.doc
- 2022年辽宁高考模拟语文试卷-学生用卷.doc
- 2022年内蒙古包头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学生用卷.doc
- 2022年内蒙古高三二模(1)语文试卷-学生用卷.doc
- 2022年内蒙古呼伦贝尔海拉尔二中高考最后一模语文试卷-学生用卷.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