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产品知识.ppt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儲存、流通中的變質現象 * 常見品質問題 大米發熱黴變的日期現象比較明顯,主要從硬度、色澤、氣味等方面表現出來。 (1)異味:大米原有的香氣減退或消失,微覺異味,這是大米發熱黴變的先兆。 (2)出汗:由於大米與微生物的強烈呼吸,局部水分凝結,米粒表面微覺潮潤,通稱“出汗”。 (3)發軟:出汗部位米粒吸濕,水分增加,硬度降低,手搓或牙嗑清脆聲減弱。 (4)色澤鮮明:由於米粒表面水氣凝聚,色澤顯得鮮明,透明感略有增加。 第三十页,共六十五页。 * (5)起毛: 米粒潮潤,沾附糠粉或米粒上未碾盡的糠皮浮起,顯得毛糙,不光潔,俗稱“脫糠”或“起毛”。 (6)起眼: 因大米胚部組織較松,含蛋白質、脂肪較多,黴菌先從胚部發展,使胚部變色,俗稱“起眼”。 (7)起筋:米粒側面與背面的溝紋呈白色,繼續發展成灰白色,如筋紋,故稱“起筋”。靠近糧堆表層首先出現,通風散熱之後愈加明顯。此時,米的光澤光澤減退、發暗。 1.儲存、流通中的變質現象 常見品質問題 第三十一页,共六十五页。 * 常見品質問題 2.大米生蟲:華南地區較為普遍的現象 原因分析:1、原糧中極有可能存有蟲卵,適宜的環境,促使糧食害蟲有機會在包裝袋內生長; 2、大米產品在儲存、運輸、銷售或其它傳遞過程中受到生蟲大米感染,使糧食害蟲在包裝袋內生長。 3、大米害蟲的生長一般需要氧氣、較高的溫度和較大的濕度。大米害蟲生長最適宜的溫度一般在25°C以上、濕度在75%以上(或大米自身含水量在15%-20%)。 第三十二页,共六十五页。 大米常見的變質問題——生蟲 * 第三十三页,共六十五页。 危害大米的儲糧害蟲簡介 * 常見品質問題 薰蒸是目前國際上通用的糧食殺蟲方法,但薰蒸只能殺死成蟲,不能殺死蟲卵。薰蒸之後,在適宜的溫度、濕度下,蟲卵很快孵化成蟲。 第三十四页,共六十五页。 常見儲糧害蟲 米象,屬於昆蟲綱鞘翅目 ,主要特徵是成蟲頭的前方延伸成象鼻狀 。 穀盜,成蟲體長6.5~11mm,扁長橢圓形,深褐色至漆黑色 米蛾,前翅長橢圓形,外緣圓弧狀,灰褐色,翅面有不甚明顯的縱條紋 第三十五页,共六十五页。 主要大米害蟲種群增長的最低和最適條件 * 常見品質問題 第三十六页,共六十五页。 大米蟲害預防措施 根據生蟲原因加以應對 1)隔絕氧氣:一般情況下,當外界氧氣含量在8%即以下時,可抑制害蟲生長;但氧氣含量降至2%以下時,大部分害蟲很快死亡。一般小包裝PE袋採取抽真空、充CO2、充N2等方式隔絕氧氣。 2)降低溫度:稻米害蟲的生存適溫集中在28-34度之間,15度以下不能繁殖 3)降低濕度、保持通風 4)加強庫存管理,防止交叉感染 5 )加快貨物流轉速度:在高溫高濕季節尤為重要 * 第三十七页,共六十五页。 3、大米常見的變質問題——黴變 * 常見品質問題 第三十八页,共六十五页。 大米黴變原因分析 “黴變”。大米在生產、加工、包裝過程中,從稻穀、空氣、包裝、工人身上感染了黴菌的孢子,當溫度、濕度條件滿足時,就迅速繁殖,成長為具有菌絲的黴菌,黴菌分泌毒素,上述因素共同作用,導致了大米變色、變味。 * 常見品質問題 第三十九页,共六十五页。 黴菌的生活習性 黴菌菌絲體營養生長的溫度範圍為10~35℃;其中葡枝根黴為25~40℃,且分生孢子萌發以35℃最佳。液體培養中,曲黴菌和青黴菌溫度為25℃時菌絲生長量最大,毛黴菌和根黴菌分別為10℃和35℃。曲黴菌在相對濕度為70%~75%時菌絲生長速率最大,而青黴菌和毛黴菌在相對濕度為90%,葡枝根黴菌為85%。 黴菌的分生孢子的萌發對濕度要求嚴格,在相對濕度>60%時黴菌孢子才能萌發,且在自由水和有水膜的情況下,萌發的更好。 20~30℃範圍有利於分生孢子萌發和芽管伸長,芽管伸長以30℃最佳。 * 常見品質問題 第四十页,共六十五页。 危害大米的微生物簡介——黴菌 黃麴黴:可產生黃麴黴毒素(aflatoxin,簡稱為AF)是到目前為止所發現的毒性最大的真菌毒素。大米上的限量指標:≤10 μg/kg 。 青黴菌(毒青黴、桔青黴、島青黴等菌):大米被青黴菌感染後,大米米粒呈現紅色,食用這種米可致病、致癌。 * 第四十一页,共六十五页。 危害大米的黴菌與環境關係 黴變與大米含水量、環境溫度、濕度、氣體成分顯著相關。實驗證明:大米水分在14%以下,黴菌孢子受一定抑制,而無法繁殖。黴菌在20℃以下大為減少,10℃以下黴菌停止活動。當氧氣濃度低於2%、二氧化碳濃度高於20%,或當氧氣濃度低於10%、二氧化碳濃度高於10%,都可以使各種儲糧黴菌得到抑制,至少可以抑制分生孢子的生長。 大量實驗表明,大米表層的黴菌帶菌量在20℃以下大為減少,10℃以下完全可以抑制害蟲、黴菌的繁殖,大米呼吸及酶活性也極為微弱,大米的化

文档评论(0)

虾虾教育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有问题请私信!谢谢啦 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与整理,收费仅为整理费用,如有侵权,请私信,立马删除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2026075000021
认证主体重庆皮皮猪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重庆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13MA61PRPQ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