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丘墟作为审美类型的文学阐释
席 格(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文学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2)丘墟审美,是中国美学史上一个十分特殊的审美类型。之所以说它特殊,主要基于以下理由:首先在于它既有大量的现实丘墟审美活动,又有丰富的丘墟审美文学艺术作品。前者如北魏孝文帝巡视曹魏西晋之洛阳丘墟后吟诵《黍离》,实是他抒发丘墟审美感受的表现:“帝顾谓侍臣曰:‘晋德不修,早倾宗祀,荒毁至此,用朕伤怀。’遂咏《黍离》之诗,为之流涕。”[1](P173)再如侯景之乱中,南朝梁之建康被毁,百济使者目睹之后虽未吟诗抒怀,但痛哭不已,同样是因都城丘墟审美所致:“百济使至,见城邑丘墟,于端门外号泣,行路见者莫不洒泪。”[2](P853)后者在文学方面(1)丘墟审美的艺术表达并不局限于文学,在绘画艺术作品方面有李成的《读碑窠石图》、石涛的《秦淮忆旧》等,这些作品所形成的丘墟审美画风,与其他主题绘画审美风格有显著区别。对此,巫鸿在《废墟的内化:传统中国文化中对“往昔”的视觉感受和审美》一文中,深入分析了部分丘墟审美绘画作品。具体可见巫鸿:《时空中的美术:巫鸿中国美术史文编二集》,梅玫等译,北京:三联书店,2022年版。,形成了一个独立自足且拥有清晰历史演进线索的丘墟主题:从《麦秀》《黍离》开始,到屈原的《哀郢》,到曹操的《薤露行》、曹植的《送应氏》、鲍照的《芜城赋》与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再到杜甫的《哀江头》、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等,经典作品颇多。其次,在于它凸显了城市特别是都城在传统审美中的地位。在丘墟主题的文学作品中,都城丘墟书写占据了主导性地位。从殷墟开始,西周宗周、楚郢都、东汉洛阳、曹魏西晋洛阳、北魏洛阳、六朝建康、北齐邺城、唐长安、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等诸多都城,在沦为丘墟之后均成为了文学书写的对象。再次,在于丘墟本身属于形式上“非美”甚至“丑”的空间样态,但它触发的却是“悲”“悲慨”,由此关涉到了形式之“丑”向情感之“悲”的审美转化。最后,在于丘墟审美作为一种创作动因,不仅促生出丘墟文学艺术主题,而且为深度阐释怀古和黍离主题的作品提供了美学视角,并展现出丘墟主题和它们相交叉的属性。正是基于此,丘墟审美具有了作为独立审美类型的可能。一、丘墟的意涵与分类“丘墟”,是一个并列关系的联合型复合式合成词,在古汉语中所包含的义项主要有三个:“废墟,荒地”;“陵墓,坟墓”;“形容魁伟”[3](P1194)。巫鸿在引入“废墟”概念考察中国传统视觉文化时,曾对“丘墟”概念进行辨析和引申阐发。一方面,他明确将“丘”的义项所指具体引向了都城遗址:“中文里表达废墟的最早语汇是‘丘’,本义为自然形成的土墩或小丘,也指乡村、城镇或国都的遗址。”[4](P31)另一方面,他强调了“丘”所蕴含的“空”的释义,即内在意味着空间之内事物因时间演进而消逝的状态,指出“丘的两种含义——建筑物遗迹和空虚(emptiness)的状态——一起建构了一种中国本土的废墟的概念”[4](P35)。同时,巫鸿还关注到了“丘”与“墟”在古汉语中义项的相通性和两者联合成为词语所带来的释义转向:“虽然两字在字典里的解释互有雷同,且经常交互使用,但‘丘’首先意谓一种具体的地形特征,而‘墟’的基本含义是‘空’。引进‘墟’作为表示废墟的第二个词汇——最终变成了最主要的用词——标志出对废墟概念和理解的一个微妙的转向。”[4](P37)据此,“丘墟”的释义,便主要包括残毁破败的建筑遗址和往昔建筑消逝后的虚空状态两类。那么,在审美中能否用“废墟”代替“丘墟”呢?“废”,根据许慎的释义“屋顿也,从广发声”[5](P193),可知“废”指房屋倒塌,义项所指范围没有“丘”广,指涉对象也较“丘”为窄,而且“废”并不具有“空”的义项,也即不强调建筑物消失后的虚空状态。至于“废墟”的词义,则是重在强调建筑物倒塌、废弃、残毁的状态。除此之外,还可从四个方面对丘墟和废墟加以比较:一是从出现时间来看,《史记·李斯列传》已经使用丘墟一词:“不听谏者,国为丘墟。”[6](P3095)而废墟较早出现在陶渊明的《和刘柴桑》中:“荒途无归人,时时见废墟。”[7](P95)可见,丘墟较废墟的出现为早。二是从使用频率来看,检索《四库全书》可知,丘墟在经史子集中出现多达1700多条,废墟则主要出现在史部地理类和集部里,不足100条。即便是剔除重复条目、医类书条目和其他义项,丘墟的使用次数也远远高于废墟。三是从使用中所指的对象来看,丘墟既可指被毁的具体建筑尤其是礼制建筑,如“宗庙丘墟”“社稷丘墟”“宗社丘墟”,残毁的城市,如“城郭丘墟”“城邑丘墟”,被毁或破败的村落,如“庐落丘墟”“井邑丘墟”,荒芜的坟墓,如“冢墓丘墟”;也可指被战争摧毁的较大空间,如“中原丘墟”“河洛丘墟”。可见,丘墟所指的事物、空间十分宽泛,从具体被毁或废弃之建筑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测试卷(共10套).pdf VIP
- 30题计划合同管理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pdf VIP
- 人体穴位大全及穴位按摩保健方法(动画图解).doc VIP
- 标准集合图集S161.pdf VIP
- 漏肩风.ppt VIP
- 朔黄铁路地质选线.ppt VIP
- 2023-2024学年北京西城区十五中高一(上)期中英语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2025年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校任务书 .pdf VIP
- 2025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写作实践指导及范文.docx VIP
- JTGT F30-2014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docx VIP
文档评论(0)